■本報記者 呂 東
2018年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無疑是個急需“補血”的年份,面對資本約束的日趨嚴格以及自身資本的快速耗消,從年初到年末,各家上市銀行資本補充的動態不斷更新。單筆千億元的再融資事項屢屢上演,資本補充的方式更是各式各樣,將上市公司資本補充渠道方面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進入12月份以來,上市銀行再融資公告更是如雪片般飛來,上演了一出再融資版的“超人總動員”。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市銀行再融資方案不斷出現,且監管部門也多次核準了再融資申請,但還是有一些銀行再融資方案受到市場關注:先有南京銀行定增被否,后有華夏銀行定增被監管就包括資產質量等多個問題進行問詢。
2018年是《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過渡期的最后一年,今年年底,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分別達到11.5%、9.5%和8.5%,其他銀行分別達到10.5%、8.5%和7.5%,這一數值較2017年年末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面對新的資本監管指標,各家銀行資本補充的需求強烈。此外,信貸的必然性擴張以及理財子公司的設立等多重因素也使得銀行“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急需“補血”。
正因如此,各家銀行通過再融資進行資本補充的需求空前強烈,以期在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完成資本充足率達標的重要任務。《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相關公告統計發現,今年以來,上市銀行披露和已實施完畢的再融資金額合計已逾8000億元。
而上市銀行的再融資方式也是花樣繁多,其中既有定增、非公開發行優先股,也包括了可轉債及二級資本債的發行。
2018年,不但上市銀行再融資總規模創出新高,單個銀行的再融資規模同樣是水漲船高,單筆上千億元的再融資項目也是屢屢上演。今年7月份,農行定增募資1000億元實施完畢,該行也創出了A股史上最大規模定增紀錄。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國有大行再融資力度最大,農行、工行、中行的再融資規模均達到了千億元。除了農行,工行、中行再融資方式均為非公開發行優先股,擬募集資金均為1000億元。交行募資600億元的可轉債發行計劃也于日前獲得通過。此外,去年年末,建行剛剛實施完成600億元優先股發行。
記者發現,相比于大型銀行,上市的地方銀行對于再融資方式的選擇方面似乎更青睞于可轉債。據了解,今年以來,無錫銀行、常熟銀行、吳江銀行、江陰銀行以及張家港行均披露了發行可轉債計劃,融資金額均在20億元至30億元之間。
此外,除了定增、優先股用來補充一級資本外,近期,多家商業銀行密集發行二級資本債。《證券日報》記者據iFinD統計數據,上市銀行二級債募資金額已達4000億元。
上市銀行再融資熱,似乎正隨著年末的到來而愈發高漲,并在12月份達到了高潮,出現了多家上市銀行連續披露再融資公告的場景。
12月3日,貴陽銀行公告披露擬定向發行5000萬股,再融資不超過50億元。此后,多家上市銀行再融資方案接踵而至,12月8日,寧波銀行披露了修改后的非公開發行方案。在最新披露的預案中,寧波銀行對定增規模進行了縮減,由原先不超過100億元調整為80億元。顯然,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為了順利完成定增,該行將再融資規模進行縮水以期提升成功的幾率。
除了不斷有上市銀行新加入再融資大軍,原來已經獲得各自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上市銀行再融資方案本周也已紛紛獲批。在12月17日、18日及19日連續三天時間,中信、平安、興業、華夏、交行以及浦發銀行這6家銀行集中披露了各自再融資的獲批情況。其中,前五家銀行再融資方案已獲證監會審核通過,浦發銀行的再融資方案則獲得銀保監會的批復同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今年上市銀行再融資熱度較高,但監管力度還是沒有絲毫放松。
4個月前,南京銀行預計規模為140億元的定向增發申請就曾被證監會否決,此前上市銀行再融資被否實屬罕見。南京銀行于國慶假日前夕披露了被否細節——由于證監會發審委在對其非公開發行股份表決時,同意票數未達到3票,因此導致其定增最終未獲通過。
此外,雖然華夏銀行定增申請已獲證監會審核通過,但該行披露的證監會反饋意見通知書顯示,監管部門也對其包括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上升、現金流凈額為負、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增長較快等多項問題進行了詳細問詢。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