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知識變資本 要跨幾道坎
通過引入專業評估公司,多維度綜合評定知識產權價值等級,挖掘知識產權與企業經營的深度關聯性,避免了將知識產權從企業剝離僅作客觀評估單獨定價的風險隱患。同時,引入四方風險共擔機制,各展所長,共同為中小微企業服務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被認為是加強知識產權運用、盤活無形資產、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重要舉措。
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專利質押項目數4177項,融資總額達720億元。據統計,在2017年企業專利運營質押排行榜中,光大銀行廣州分行轄下二級分行中山分行,以322件專利質押位列全國專利質權人第一名。日前,記者走訪了光大銀行廣州分行,采訪了當地政府機關和相關機構負責人,深入了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山模式”。
引入專業評估機構
很多銀行之所以不愿意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主要是因為存在評估難、處置難、風險高等三大難題。
記者采訪中發現,知識產權價值是銀行與企業在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時最關心的問題。評估價值低了,無法體現知識產權的真正價值,也無法達到企業的融資期望;評估價值高了,則使知識產權質押的風險大大提高,銀行開展業務積極性受到限制。因此,客觀合理的價值評估對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而言至關重要。
在中山市云創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海威看來,對專利知識客觀評估并不難,關鍵是要有專業的專家評估隊伍和科學的評估手段。他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通過評估,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專利被云創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所聘請的專家們分為A、B、C、D和E五個等級,銀行可根據不同等級分別授信,給予不同金額的融資支持。評估公司只劃分等級,并不對企業的專利知識開展估值。
知識產權評估是第一步,非常關鍵。“如果沒有評估,其他程序都很難繼續。”光大銀行中山分行副行長蔡翃告訴記者:“為控制風險,一般評估等級達到C或以上,銀行才會選擇去做。在具體操作層面上,銀行更看重的是專利與企業經營的關聯度,如果該專利剝離出企業,可能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行,這樣的專利會更有價值。”
中山市知識產權局副調研員焦學軍告訴記者,中山市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項目引入中山云創知識產權評估公司,從專利、技術、市場、運用等維度綜合評定知識產權的價值等級,挖掘知識產權與企業經營的深度關聯性,從整體上評估知識產權的資產價值與效用,避免了將知識產權從企業剝離僅作客觀評估單獨定價的風險隱患。
實現四方風險共擔
與以往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模式不同,在中山市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項目中,由四方共同承擔風險。據焦學軍介紹,中山市知識產權局、光大銀行、中國人保、中山市云創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將按照54%、26%、16%和4%的比例分擔風險。
“這個風險分擔比例是我們同機構一起,一個百分點一個百分點地協商出來的。”焦學軍告訴記者,知識產權服務公司也分擔風險,這可以讓他們在評估時更加謹慎。
另外,在授信期間,如果知識產權公司認為申請貸款的質押專利權屬或者價值存在重大瑕疵,可能致使貸款存在較大風險,可對該筆貸款申請行使否決權。當風險損失發生時,可自行或接受銀行委托,依法處理質押專利。
焦學軍認為,這既是風險共擔,也是四方合作,各方各展所長,共同為中小微企業服務。如果未來發生不良貸款,知識產權公司作為專業機構,在知識產權變現等方面也有優勢。中國人保科技保險服務中心經理周華勝認為,中山市采取的四方風險共擔與此前采用“政府+銀行+擔保公司”的三方合作模式相比,有更強的穩定性和更多的優勢。
“四方風險共擔也分散了銀行放貸的風險,光大銀行在中山市的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開展得非常順暢。”據光大銀行廣州分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王會超介紹,該行中山地區已經采用此模式為43家中小科技型企業發放了貸款,規模達到了1.2億元,首批發放貸款的7家企業均已按時還貸。
模式推廣尚需時日
光大銀行廣州分行與中山市知識產權局合作開展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項目也得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認可。
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在2017年發布的《關于引入專利質押融資保證保險完善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的通知》中要求,遼寧、山東、廣東、四川4個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省份引入“中山模式”的專利質押融資保證保險,完善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
焦學軍認為,中山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項目獲得成功,在推動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然而,記者了解發現,在一些地區知識產權質押業務開展得并不順利。鄭海威認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是知識產權處置難。
據了解,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過程中,金融機構最擔心債權無法到期實現。質押作為一種債權擔保,當債權無法實現,金融機構會選擇質押標的物拍賣、變賣等“再轉讓”方式處置質押標的物。“再轉讓”的最佳途徑就是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但我國現有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成交量并不高。以某省會城市“知識產權互聯網競價交易平臺”為例,公開數據顯示,其2017年成交量僅有10余例。
在業內看來,即便目前已經緩解了評估難和風險高的難題,處置難卻讓金融機構難以另尋其他出資人。眼下,“再轉讓”難題成為全面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重要障礙,還需政府和相關機構多方協同發力,共同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