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對于指導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資本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但也具有典型的“兩面性”,資本脫離實體經濟無序擴張,就會損害金融消費者權益,放大道德風險。美國開國元勛杰斐遜最早預見:“華爾街是人性墮落的大陰溝”;百年老店巴林銀行毀于一個交易員的貪婪無度;次貸危機肇事于“陽光下任何東西都可以證券化”的華爾街信條,資本的無序擴張最終導致美國排行第4、5位的兩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貝爾斯登身敗名裂。資本具有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一方面,資本的正常有序流動對于科技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另一方面,資本逐利的本性也容易形成貪婪無度、急功近利的企業文化。資本只有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堅守資本市場的人民性,才能有效防止資本負面屬性,興利除弊、揚善抑惡。
證券行業作為促進資本形成的核心中介,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義利觀、風險觀,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形成中國特色的證券文化,積極引導資本趨利避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推動中國特色證券文化建設,需要從文化層面積極消除資本的負面屬性影響:一是克服資本“嫌貧愛富”的局限性,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增強證券服務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二是克制資本唯利是圖、貪婪無度的自利性,有效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貫徹落實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站穩資本市場的人民立場,行業自覺自發、主動作為履行社會責任;三是節制資本急功近利的短視性,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圍繞怎樣為實體經濟管理風險、增加有效投資;怎樣為新興產業合理定價、促進資本形成;怎樣為綠色發展提供中長期資金供給;怎樣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清潔能源革命等方面,培養工匠精神、專業精神和長期主義,建立健全長期長效激勵機制;四是抑制資本“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投機性,恪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和天職,有效管控資本無序擴張,牢固樹立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文化理念,更好促進資本、科技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作者為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