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云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的河邊村是一個傳統的瑤族村寨,這個只有57戶人家的寨子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015年1月,一支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扶貧隊駐扎到了河邊村,一待就是整整4年,他們用自己所學幫助這個長期處于深度貧困的山村煥發出新的生機。新春走基層,央視記者蹲點河邊村,記錄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下,一個小村莊擺脫貧困的喜悅與成長。
中國農業大學老師宋海燕:2019年1月份,我們這個頭開的很好,這個月全村的客房加上餐飲的收入是不低于15萬的。
農歷新年臨近,河邊村召開了2019年的第一次村民大會,中國農業大學扶貧團隊的老師除了向大家公布了全村開年來的一項重要收入,還有一項重要決定。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董強:我想說經過四年,我們河邊村我們應該長大了,我們應該承擔起發展的這樣一個重擔,而不是一個旁觀者。
西雙版納勐臘縣河邊村村民尹文剛:我的大腦里面是空空的,空空的感覺好像就是一個小孩子,開始斷奶了有些不習慣,但是我要強調一點,我們要對客人負責,要對我們整個河邊村負責。
今年是中國農業大學小云助貧團隊駐扎河邊村的第五個年頭了,帶頭人李小云教授和他的團隊經過慎重考慮,大家一致決定趕在這個農歷新年前,正式成立雨林瑤家專業合作社,這意味著他們要把過去幾年帶領大家開展的“瑤族媽媽的客房”這個扶貧項目未來的發展正式移交給全體村民。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你花點時間好好弄一下,不要老騎著摩托車往外跑,騎著摩托車往外跑也掙不了多少錢,我都跟你說了好幾遍了,這個房子做的好的話,能掙好多錢呢,現在得安排人住,住不上人這個掙不上錢。
“瑤族媽媽的客房”是小云助貧團隊進駐到河邊村最重要的一個貧困治理項目。當年除了補貼,政府給每家6萬塊錢20年貼息貸款用于房屋改造,在政府改善村民人居環境的基礎上,小云駐貧團隊幫助每家每戶在他們自己的房子里再打造出一間嵌入式的客房,用于招待外來的客人。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我們盡可能保持它原來的那個狀態,但你到了房間去,覺得很現代。它是真正一個鮮活的村莊,它有自然、有豬、有雞,大家能聽到雞叫,它不是留守人口為主的,它是一個整體,家里有爺爺奶奶,有爸爸媽媽,都在一起。
中國農業大學老師宋海燕:大的企業看到了這個商機,覺得這個小山村還有很大的發展,把它怎么開發,但是我們是不想把它弄成那個樣子。這是他們的故土,這是他們的家,雖然我們干預了很多,幫助了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去破壞他原本的自然生活環境,以及下一代、下幾代人,都要生活在這里的。
雖然河邊村不搞商業化的鄉村旅游,但經過改造后完整保留下來的瑤族傳統民居還是很吸引城里人的目光,陸續有家庭帶著孩子來河邊村認知熱帶雨林的植被和昆蟲、體驗鄉野生活的樸素和自然,從2017年開始,連續兩年每年都有冬令營和夏令營的孩子入住河邊村,村民們這才開始認真地審視過去兩年給全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瑤族媽媽的客房”。
西雙版納勐臘縣河邊村村民周志學:不蓋房的話,我根本就不想回來,只想待在外邊,因為回來的話也沒啥地方能賺錢的。有了客房,就會覺得河邊村發展會越來越好,就沒打算出去外面了。
過去一直在深圳打工的周志學,這次被村里推薦擔任合作社的總經理,這個任命讓他充滿了壓力和不安,現在不光是要打理好農業生產、自家的客房,還得學會管理好全村的客房,他和合作社要面對的挑戰就擺在眼前。
西雙版納勐臘縣河邊村村民周志學:河邊村的責任有點重,給我一個很大的壓力,經驗、能力都不夠啊,但是每一個河邊人,我都得為他們做到最好。
交接工作并不是簡單地做個決定,因為有客人已經預約春節期間要來村里過年,小云助貧團隊帶著合作社的主要負責人挨家挨戶地抓緊驗收。小到桌椅的尺寸高度、衛生間的配套、房屋格局的重新設計,大到如何公平合理地安排各家的房間,給有需要的客人開具發票等等,這些他們都得手把手地教。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董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有一些最重要的事情,要協助他完成,過渡不是完全推給他們。從我們農大這個團隊來說,還是從河邊村村干部的角度來說,我們都要給這樣一個青年管理小組支持,讓他有底氣去成長,去帶領我們河邊村社區往前發展。
村口的這個小酒吧是年輕人特別喜歡的地方,它就像傳統與現代的兩端,一邊是他們不忍舍棄的故土,一邊是他們無限向往的未來。現在,村里的90后主動留下來挑起河邊村發展的重擔,這讓李小云和他的團隊更加堅定,只有發展,才能讓擺脫貧困的河邊村走的更遠。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這是我剛來的時候從農民家里借來的。
記者:你當時就住住這兒嗎?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我們當時住的和辦公的地方,這個其實是當時村里比較好的一棟房子。
記者:在這住了多長時間?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我們在這住了兩年多吧。這是我們的臥室,然后人多的時候我們在地下打鋪。這還有我們吊頂的痕跡,因為沒法弄了,現在就能看到這四處漏風,冬天睡覺的時候風就全進來,所以把這樣一種房子改造成現在那個房子,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這個沒有衛生間、沒有廚房、沒有窗戶,人畜混居的破敗房屋是過去河邊村真實的生活樣本,也是李小云和他的團隊駐扎河邊村必須要面對的實踐課題,在反復溝通和研究方案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村民們自己動手打造出這個“村里人不想出去、城里人想來看看”的河邊村,把“詩和遠方”過成了自己的日子。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這個村里的房子全是農民自己建起來的,這是農民的藝術品,我們都是這個村莊的學生。這就是我們中央講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為主體這樣一個方式。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最應該擔當的就是能夠在我們轉型的過程中,以不同的形式直接參與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行動里面去。
河邊村以家家戶戶殺豬作為標志開始過節,村民們在村頭的小廣場擺起殺豬飯,這是祝福新年的團圓飯,也是河邊村自己的“成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