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建名立,形端表正……”2月1日上午,在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塘灣鎮夏家村內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多名孩子正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國學經典。窗外,70歲的村民夏田幫正站著認真聆聽。
“每周我都帶孫子來上國學課,學學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毕奶飵驼f,中心現在成了村里人最愛來的地方,除了日常老少聚在一起吹拉彈唱自娛自樂外,還會定期組織誦讀經典、民俗文化講座、政策宣講和文藝演出等活動。
夏家村是南宋時期古塘灣書院所在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政府引領,由社會資本投資在原書院遺址上新建12棟木屋,和村里原有的古建筑組合而成。中心門前石橋古樸,流水潺潺,四周香樟蔥郁,充滿江南鄉村韻味,是鷹潭城鄉眾多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之一。
塘灣鎮黨委書記舒繡華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中心針對群眾的實際需要,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定期與宣傳文化部門、民間協會開展理論宣講、政策解讀、文藝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滿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設置了電影室、書吧、咖啡吧等文化經營場所,開展主題沙龍、書畫研修等經營性活動,既肩負起鄉村文明的傳承使命,又解決了建設和運營難題。一時間,中心成為周邊村民眼里的“書香門第”,也成了引領鄉風文明、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平臺。
與木屋的雅致對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另一部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宗祠。村里人向記者介紹,由于多年閑置,這座祠堂一度搖搖欲墜。去年,在中心的倡導下,老祠堂被修葺一新,成為村里舉辦年節活動的場所。
這些變化,夏田幫看在眼里,欣慰在心里。他告訴記者,中心組織文史專家將村里歷代先賢事跡挖掘整理出來,在此基礎上制定出一套既遵循傳統又符合時代要求的村規民約,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找回精神依歸,主動成為村莊榮譽的建設者和維護者。同樣感到欣慰的還有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夏雪峰。他對記者坦言:“文明實踐中心就在家門口,我們就應該帶頭做文明人。”
漫步夏家村,精致的文化廣場,通達的柏油村道,和善的鄉鄰,還有日漸興起的農家樂……文明新風、文化傳承,這些元素都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引領下潛移默化地聚集,使留守的村民眷戀,也讓遠方的游子心生歸意。
村民夏躍銀和妻子一直在上海打工,最近回家探親后直呼“變化太大”?粗l鄰們要么在農業合作社務工,要么經營起農家小院,夫妻倆決定年后不再外出,把祖傳的谷酒釀造手藝恢復起來,打造一家谷酒坊。
“農民要‘富口袋’,先要‘富腦袋’,鄉村振興首先要有精神凝聚。”在鷹潭市委宣傳部長賀喜燦看來,正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成風化俗,在服務群眾中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凝聚群眾,既解決實際問題又解決思想問題,讓夏家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據悉,目前,鷹潭全市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200多家,覆蓋80%以上的村莊、社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賴永峰)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