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一詞備受關注。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召開的加快5G發展專題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指出,5G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時,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大家對這一概念早已不陌生。那么,5G為什么是關鍵的新型基礎設施?5G將怎樣助力數字經濟和高質量發展?中國的5G建設進展如何?
5G領跑“新基建”
從5G直播讓網友“云監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進展,到5G大寬帶網絡支持幾億人遠程居家辦公、在線教育,再到5G遠程會診、5G熱成像測溫、5G AGV無人小車等的廣泛應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5G以“大帶寬、低時延、廣聯接”的特性,在抗擊疫情中初露鋒芒,也為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支撐。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數字經濟時代,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技術,正在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在這些新型基礎設施中,5G的作用尤為突出。
“5G能夠傳輸更大規模數據,聯接更大規模設備,并且速度更快,時延更低,為ICT(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提供更高效的聯接能力。”華為中國5G品牌負責人蘇小堤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5G作為“新基建”的領頭羊,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其他“新基建”領域的信息聯接平臺。
蘇小堤打了一個比方,如果將人工智能比作人的大腦,大數據中心為大腦的運轉提供動力,那么5G則是聯通全身的神經網絡,可以將人看到、聽到、感知到的各類信息實時高速地輸送到大腦,以供大腦思考、決策并指揮全身的行為。
在上海虹橋火車站這個亞洲客流量排名前列的車站,超大建筑體量、超高客運流量和超多話務量都影響著信息通信的體驗。2019年,上海移動攜手華為在虹橋火車站部署5G室內數字系統之后,網絡峰值速率可達1.2Gbps,可以滿足大量人群場景下的高速上網、移動支付等需求,5G網絡下的智慧機器人問路送餐、4K高清視頻通話、超高清多路視頻回傳等5G時代全新的生活方式在這里得以實現。
蘇小堤表示,以5G為首的“新基建”,正在為傳統基建設施裝上“大腦”、提供智慧,而作為最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5G是行業智能化轉型的“中間件”,是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底座”。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孫松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同樣用一個比喻說明了5G在新型基礎設施中的關鍵作用。“要想富,先修路”,是一句眾所周知的俗語。如果說4G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話,那5G就是海陸空立體化的交通網絡。
“從技術上講,5G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其他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應用的基礎;從經濟上講,5G可以直接帶動大規模的信息消費增長,而且會對產業結構、經濟形態產生巨大影響。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以5G為代表的現代信息通信網絡都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也是最根本的基礎設施。”孫松林說。
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的張鴻、柏露認為,“新基建”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核心層是以5G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提供基礎設施,如5G基站建設、互聯網數據中心;第二層是可以對現有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的軟硬件基礎,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第三層即為新能源、新材料配套應用設施,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最外圍層則更多的是補短板的基建,如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從這個意義上理解,5G也是最為基礎和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
培植經濟新動能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剛起步的5G網絡建設與產業發展帶來了困難,但也催熱了對5G的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此次助力疫情防控,通信廠商鍛煉了打硬仗的能力,豐富多彩的5G應用既獲得了“練兵”的機會,也培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5G業務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宣傳效果。疫情過后,5G的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
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5G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加大對5G的投資,是穩投資的有力武器。
資料顯示,在4G時代,中國三家運營商“三張網”6年約投資8000億元;在5G時代,三家運營商雖然將建設兩張大網(電信與聯通合建一張網),但由于5G基站數遠多于4G(5G宏基站數與4G相當,但業務密集地區的微站數將是4G的數倍),總投資依然非常可觀。當5G網絡建設進入高峰期,還將有力帶動上游天線、射頻器件、光模塊等通信元器件和軟件、5G終端等細分行業的投入,將為產業鏈上下游帶來重要的市場機遇。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同時,“5G+工業互聯網”將推動工業企業開展內部網絡化、信息化改造,據估計僅網絡化改造,在未來5年的投資規模就有望達到5000億元。此外,5G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累計超過3.5萬億元投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產業經濟貢獻》認為,預計2020至2025年,我國5G商用間接拉動的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直接創造30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在今年面對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情況下,加快5G網絡建設步伐,將對優化投資結構、穩定增長速度發揮關鍵作用。
5G環境下催生的新消費、新業態、新經濟,將有效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近日,中國移動視頻彩鈴用戶數正式突破1億,率先成為5G時代用戶過億的“黑科技”社交產品。視頻彩鈴,即短視頻與呼叫結合的視頻彩鈴業務,在用戶撥打電話時的黃金15秒等待時間播放情景彩鈴,讓彩鈴由“聽”進化到“看”。自2018年3月正式上線以來,視頻彩鈴依托中國移動領先的4G/ 5G﹢超高清技術,不斷更迭產品,邁出了5G時代電信增值業務的新步伐。在杭州絲綢城,中國移動浙江公司攜手華為、川核科技,部署AR試衣鏡+5G,讓消費者體驗到快速、真實、互動的試衣過程,探索了“+5G”新商業模式。使用5G技術傳輸的云游戲,大大降低硬件配置門檻,能在云端運行,同樣是5G催生新消費的代表。
蘇小堤表示,5G為VR/AR提供低時延、沉浸式的體驗,將為超高清視頻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激發全新的消費。除此之外,5G智能手機、家庭泛智能終端等設備將進入規模發展期,進一步帶動信息消費的快速增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初步估計,到2025年5G商用帶來的信息消費規模累計將超過8.3萬億元。
5G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將成為產業升級的最佳幫手。
5G正成為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根據《中國5G經濟報告2020》測算,我國5G產業每投入1個單位將帶動6個單位的經濟產出,溢出效應顯著。5G作為“新基建”的領頭羊,與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結合,將撬動萬億規模應用價值經濟,向工業、交通、能源、農業等垂直行業延伸,實現行業智能化重塑,促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孫松林認為,即將商用的5G海量機器類通信技術和可靠低時延技術等將對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產生深遠影響,從產業結構上進行變革。例如,5G技術將在進一步提高車聯網可靠性的同時,將更多的智能技術下沉到車輛部件上,可以重構汽車維修、養護、配件等流程,形成汽車后市場的新業態。再如,對于信息安全產業,5G不但會引入智能新技術,而且將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安全業務,如精準位置可信服務等,這些都為信息安全產業的升級提供了可能。
正在加速建設中
自2019年5月三大運營商在北京向首批5G友好用戶授牌并發放手機以來,中國5G商用的步伐越來越快。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放了5G牌照,2019年10月底,運營商宣布5G正式商用,首批在50個城市開通。
工信部2019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5G基站數超13萬個,用戶規模以每月新增百萬的速度擴張。目前, 中國5G用戶數已超過1000萬,醫療健康、媒體娛樂、工業生產正逐漸成為5G應用的先導性領域。
南京郵電大學教授、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王春暉建議,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是開啟萬物互聯數字化新時代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構建高質量的5G網絡。
在工信部召開的加快5G發展專題會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等企業的負責人介紹了加快5G網絡建設的具體舉措和未來5G發展規劃,包括加快打造5G精品網絡、豐富5G應用場景、創新5G商業模式等。例如,到今年9月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將共同完成25萬個5G基站的建設,力爭在年底前完成30萬個5G基站建設的目標。
王志勤分析認為,2020年是5G網絡建設關鍵期,預計年底全國范圍將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55萬個,實現地級市室外連續覆蓋、縣城及鄉鎮重點覆蓋、重點場景室內覆蓋。
運營商在大規模建網的同時,促進5G發展的政策層出不窮。近日,《福建省加快5G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北京市5G及未來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9年-2035年)》、山西省《關于免費開放公共資源支持5G基站建設的通知》等文件相繼印發。行業普遍認為,作為“新基建”中的關鍵基礎設施,5G需要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無線電研究中心呂欣陽研究梳理,截至2020年2月底,我國各省區市共出臺5G政策文件累計達200余個。各地5G政策的共性體現在網絡建設、技術攻關、產業培育等方面,差異部分主要體現在應用領域方面。各省根據自身產業環境和民生需求的差異,提出了“接地氣”的重點應用發展領域。
例如,北京、上海、杭州分別提出依托冬奧會、進口博覽會、亞運會等重大屬地活動,打造“5G+4K”的超高清視頻創新應用。山東的“5G+智慧海洋”應用、山西的“5G+智能礦井”應用、上海的“5G+金融服務”應用、廣西的“5G+智慧港務”等,這些特色應用領域均與當地產業發展情況息息相關。
縱觀全球,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都在加速推進5G發展,5G競爭進一步加劇。3月10日,國際知名移動通信組織發布《5G時代移動產業可持續發展政策報告》,呼吁各國借鑒中國等5G先行國家政策經驗,加大支持性政策的力度,以加速全球5G發展及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蘇小堤表示,中國通信產業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的過程,現在進入了5G引領階段。中國5G工作起步早、推進快。中國企業對5G的標準制定、技術突破、產業生態和商業創新都起到了關鍵作用。未來中國5G市場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建立的商業價值,也會領先于全球其他國家。
“在5G與千行百業融合的過程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有廣闊的參與空間。我們預測,在1-3年內,5G將在智慧媒體、智慧教育、智能電網、城市安防等方面產生商業價值。3-5年內,將在自動駕駛、智慧工業、智慧醫療、機器人等領域產生商業價值。”蘇小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