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印上東方圖騰就能算“國潮”文創了?
如今,不少博物館、美術館與品牌合作開發各種聯名文創商品,讓文化藝術走進大眾;與此同時,老字號國貨品牌也借文化創意翻新,推出各種跨界文創,親近年輕人市場。傳統中國元素“碰撞”現代商品,催生“國潮”文創熱。然而,熱鬧之中難免滋生亂象。一件運動服、一雙球鞋上貼一個文物元素或是文化IP(知識產權)的標簽就是“國潮”了嗎?“目前市場上不少‘國潮’只能叫‘國嘲’或者‘國抄’。”有業內人士犀利指出。
如何破解文創設計難題?專家認為,要推行真正的“國潮”,在研發傳統文化IP的同時,也要復興傳統工藝,解決當代生活的實際問題。
圖騰是最低階的視覺設計
“國潮”顧名思義,是以潮流的方式傳承中國傳統東方美學,以研發文創的方式來打開大眾商品市場。談到“國潮”,我們腦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形象,一件純色的T恤或者連帽衣上印著一個傳統文化圖案元素,這是常見的“國潮”文創服飾的樣子。比如頤和園的“凡事和為貴”衛衣采用了中國傳統的配色,背后的刺繡圖案則將頤和園的建筑和龍騰祥云巧妙結合,曾作為“國潮”文創服飾的代表亮相某時裝周。第一次使用這樣的文創設計方式或許能令人眼前一亮,但看多了難免審美疲勞。在某寶網站上搜索“國潮”,立刻跳出大量的相關服飾產品,反觀它們的設計,大多只是基本款+傳統文化元素或中文字樣的圖騰,這些真的可以稱得上“國潮”嗎?
面對“國潮”文化熱,設府主持人、建筑師莫仁杰認為,“國潮”的興起是一件好事,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現。但有文物IP或文化元素傍身,并不等于就可以做“國潮”文創。許多服裝品牌抄襲了國際大牌的外形,只是簡單貼上一個中國文化的圖騰,便自詡為“原創國潮”品牌。“我們不缺圖騰,中國有五千年的豐厚歷史文化,只要翻翻書就可找到大量的圖騰。但圖騰是視覺設計中最低階、最簡單的東西,‘國潮’文創不能只是滯留在圖騰的層面。”
把圖騰貼在無關緊要的背景和抄襲來的設計上,是對歷史文化的不尊重。在當下,讓文物、歷史人物以“萌版”的卡通人物形象出現在產品里,是常見的文創設計方式。莫仁杰認為,卡通化應有尺度,比如趙廣超的《筆記清明上河圖》《一章木椅》等著作中將歷史人物繪制成卡通形象,是為了起到雅俗共賞講述歷史文化的作用,但倘若卡通化只是靠賣萌吸引眼球來迎合市場則需引起警惕。“卡通化會把自己的歷史尊嚴、傳統文化扁平成快速消費的毫無深度的東西。文創應該建立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拿歷史人物賣萌、惡搞以達到快速流行的文創,是在消費和侮辱我們的傳統和歷史。”
博物館IP授權應謹慎
“國潮”文創的興起,也和博物館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隨著《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正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和企業合作,通過IP授權的方式聯合開發文創產品,讓文物走進大眾生活,變成“國潮”。
和老字號國貨“聯名”出品,有助于進一步打開文創商品市場,比如故宮和百雀羚聯手推出護膚禮盒,讓老字號一躍成為網紅產品。文物IP授權給企業開發,彌補了博物館在理解用戶和市場分析上的不足,是一種雙贏模式。但業內人士指出,博物館在文物IP授權上不宜過于泛濫,一味迎合市場需求。盛趣游戲副總裁陳玉林認為,在文創開發上,不能為了快速打開市場而盲目跟風,偏離讓文物、文化藝術走進生活的初衷。急功近利之下,大量的創意只是浮于表面,沒有挖深做透。這將使一件產品很快紅起來,但也很快過氣、消失。
博物館IP在聯名推出“國潮”時,需看清合作方的格調和身價。“賣IP需要有度,只要企業肯出錢,什么產品都可以做,這樣下去只會使品牌變得廉價。在IP授權上,博物館應該謹慎。”莫仁杰指出,博物館在選擇合作商聯名時,應該注重價值觀相符的產品,許多低端的快銷產品盡管有“錢景”,但會降級博物館IP的深度和高度。“國潮”不應該是頭銜或者標簽,而是一種創作精神。大量品牌、機構嗅到商機,便一窩蜂扎進“國潮”的海洋中,許多IP還沒有研發成熟,就急于貼上“國潮”的標簽,而一旦有產品火爆,便立刻有人跟風。把“國潮”變成IP快速變現的網紅方式,這其實背離了做“國潮”的初衷。
讓創意深植中國文化土壤
做好真正的“國潮”文創,關鍵是要有心存敬畏、責任感和真誠度的設計師。“所謂跨界聯名,應該是1+1=3,中間需要有一個轉換的過程,而轉換出的東西應該在市場上有獨立的生命。”莫仁杰認為,設計本意是用于解決問題,但現在大部分設計是為了設計而設計。“99%的設計都沒有經過思考。”這導致許多“國潮”文創停留在膠帶、筆記本、冰箱貼等小商品領域。
“我們應該了解今天的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在哪里,才能做出真正的‘國潮’。”莫仁杰認為,今天要推真正的“國潮”文創,需要找到傳統工藝,通過設計,將其復興成今天可以使用的東西。比如新中式家具先驅陳仁毅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開辦中國第一個當代中式家具設計品牌“春在”,將新中式美學和當代中國精致的生活態度與文化理念傳播給全世界。設計師石大宇研發竹子家具,用這種最普遍和便宜的材料突破傳統中國家具停留在昂貴材質上的困境,做出具有當代審美和實用價值的產品。設計師邢莉莉由傳承“莨綢”傳統工藝為創作起點,創立服裝設計品牌“德璽見萩”,讓“香云紗”這個一度瀕臨絕跡的古老面料重獲新生,融入人們日常化的穿搭中。這些都是真正具有“國潮”精神的探索。另一方面,在文創領域,也有很多我們忽略的市場,比如游戲和娛樂。“文創能結合的領域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陳玉林認為,文創不只是結合現有的文化符號做周邊產品,設計師需要打開腦洞,讓創意深植更廣闊的中國文化土壤中。
開發真正的“國潮”文創設計,是時代交付給當下的使命。莫仁杰認為,歷史上出現了旗袍等成功的本土設計,改變了中國人的審美和生活方式,這都值得當下的國潮文創學習借鑒。“‘國潮’文創應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創意精神的體現,也是當下中國對內和對外展示的文化精神形象。”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