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政策對一個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2018年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策劃推出2018年度盤點系列,對一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做出系統回顧,本期盤點了一年來各地文化領域的相關政策,并從中發現地方在推動文化發展中的思路。
總體情況: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 頗具地方特色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國家有關部委在相關領域出臺了相應的“十三五”規劃。同時各地也緊跟國家大政策,出臺了地方上的具體政策。
在這樣的對比下,2018年各地文化領域相關政策數量相對較少。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各地發布的涉及文化的政策主要以文物保護、非遺傳承、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消費等為主。而從具體內容上可以看出,地方政策的發布不僅受到國家發布政策的影響,也頗具當地特色。
7地發布文化產業/文旅產業發展的指導文件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共有北京、江西、湖北、甘肅4個省(區、市)發布了本地文化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另外,上海市于2017年12月《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同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也發布了《廣西文化產業跨越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2018年7月,原廣東省文化廳公示了《廣東省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征求意見稿)。
如果將這三份文件也算作在內,2018年共有7地發布了文化產業/文旅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邵希煒制圖
2017年底,上海市出臺了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政策——《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這也是首個出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的直轄市。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海連續發布4個實施辦法,涉及動漫游戲產業、網絡視聽產業、演藝產業、藝術品產業,在此基礎上,上海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逐漸形成。
與上海相比,北京市《關于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的出臺雖然晚了半年多時間,但該文牢牢把握了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明確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北京市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另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北京還密集出臺了十余個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政策,涉及產業園區、對外文化貿易、文化金融、實體書店、文創產品開發、人才吸引等。可以說,北京市也已經形成比較系統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體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認為,完善的政策體系是北京、上海在多個文化創意類榜單中位居第一梯隊的重要原因。
廣東省一直都是文化產業大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4800億元,占GDP的5.37%,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廣東省支柱性產業。另外,數字出版產值占全國的20%,動漫業產值占全國三成,游戲業收入占全國七成,網絡音樂產值占全國近八成……在文化產業的多個領域,廣東也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在此情況下,廣東省原文化廳仍然結合本省實際,起草《廣東省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征求意見稿)》,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推動本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也能體現出廣東省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宏偉目標。
與其他三地相比,江蘇、湖北、廣西、甘肅的文化產業數據就不那么好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2016年,江西省文化產業增加值702.98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83%;湖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954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為2.92%;廣西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為2.46%;甘肅省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46億元,占全省GDP的2.03%。可以說,對于四個省(區)來說,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在此背景下,四地均出臺了本省(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而這些文件也各有特點:
甘肅省自然文化資源特色鮮明、豐富多彩,頗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再加上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文旅融合的趨勢愈發明顯。在此基礎上,《甘肅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的出臺可謂恰逢其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該政策提出18項重點任務和四項保障措施,力圖實現到2020年“全省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達到5%、9%”的發展目標。
在《廣西文化產業跨越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廣西對演藝業、娛樂業、動漫業、創意設計業、網絡文化業、文化旅游業、文化會展業、游戲業、工藝美術業、藝術品業、高端文化裝備業等多個文化產業門類均作出部署,希望通過打造海絲文化產業帶、西江文化產業帶、世界遺產文化產業帶、民族風情文化產業帶、紅色文化產業帶、沿邊文化產業帶六大重點產業帶,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廣西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而江西省則一口氣出臺3個政策,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此外,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還下發了《關于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實施方案》,通過實施“六大工程”,進一步補齊短板、拉高標桿,努力實現全省文化工作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江西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除了三個頂層設計的文化產業政策以外,江西還為落實《關于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了《關于實施“一縣一品”戰略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指導意見》,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推進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全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雖然已經發布,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未在公開渠道看到該文件的全文。不過,2018年12月,湖北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要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全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部署,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全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省。
該會議還對湖北省文化產業發展列出了要求:要深刻認識湖北建設文化強省的重大責任和艱巨任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效果導向,搶抓機遇、發力提速,全力推動湖北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把牢重點推進,堅持壯大文化產業底盤,謀劃產業項目,建設產業園區,健全產業體系,以文化“軟實力”增強高質量發展“硬支撐”。堅持做多做強做大市場主體,鼓勵支持多種所有制文化單位共同發展,培育骨干文化企業,為產業發展夯實基礎。堅持激發市場活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領域開放,更大力度鼓勵創新和培養人才,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堅持凸顯特色優勢,大力培育荊楚特色文化產業,提高品質、擦亮品牌,把文化資源優勢加快轉化為產業優勢。要加強保障支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把握發展規律,敢于擔當、落實責任,全力支持、形成合力,切實解決文化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文旅融合趨勢明顯
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3月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組建,這也被網民們稱為“詩和遠方終于走在了一起”。從地方上看,大量相關政策出臺,也體現出各地在文旅融合中的積極性。
邵希煒制圖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在18個省(區)出臺的多個旅游相關的文件中,均提到文旅融合的內容。而這種現象在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特別是各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成立后,尤為明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預測,2019年,隨著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趨勢加強,文化和旅游部、各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的工作繼續走上正軌,專門針對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政策將會密集出臺。
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明顯
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再加上科技進步帶來的生產和消費變革,文化產業發展不斷搶抓科技和制度創新的“風口”,并呈現了愈發明顯的融合態勢。而這也在各地發布的政策中有所體現。
例如,在《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的實施意見》提出,推動文化創意產品發展。支持動漫游戲產業發展,促進動漫游戲產業園建設,開展漫畫、動畫、網絡游戲以及影視數字新媒體的研發、制作、銷售,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支持數字內容創新發展,加快文化資源的數字化轉換及開發利用,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建設,滿足居民個性化數字文化服務需求。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在福建、河南、廣東、陜西等省出臺的相似文中,也有類似的關于推動本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相關內容。
另外,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培育和催生市場主體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培育和催生文化產業市場主體,促進出版發行、廣電影視、新聞傳媒、演藝娛樂、文化旅游等大型文化企業加快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建設一批體現原創風格、開展特色經營、快速響應需求的小微文化企業,培育一批動漫游戲、網絡文化、文創產品開發、藝術品經營等領域文化業態。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智慧江蘇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提出推動網絡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大力發展智慧出版、數字影視等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促進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數字音樂等文化產品供給。積極利用“互聯網+”改造出版、印刷、發行等新聞出版業和電影、電視、影院等生活性服務業。支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積極推動多媒體電視、網絡電視、數字出版、手機媒體等新型業務發展。
在《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服務業創新發展的意見》中則提出,提高服務業文化內涵。借鑒國內外優秀文化成果,發展具有獨特湖湘文化魅力的服務產品及服務模式。推進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等引領性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推動文化與信息技術、旅游休閑、產品設計等的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網絡視聽、數字出版、影視娛樂、動漫游戲等產業,構建富有創意、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文化產業體系,進一步提升“文化湘軍”的影響力。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著力補齊現代服務業短板,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助推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科技服務、現代金融、信息技術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商務咨詢、人力資源服務、文化創意、旅游、健康養老家庭服務等重點領域。
以上這些政策的出臺可以看出,文化產業發展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涉及到多個領域多個部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認為,這種融合態勢在未來多年中還將繼續。
重視文物安全 做好文物保護相關工作
2017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下發;2018年7月,《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正式下發;2018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這個文件是全面加強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專門針對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并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的中央政策文件。
多份關于文物保護、文物安全的政策出臺,體現出我國政府在文物保護方面的重視。受此影響,各地也紛紛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強地方文物保護。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共有13個省(區、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記者發現,河南省2018年一年發布了4個關于文物安全的政策,是所有省(區、市)中最多的省份。另外,還有包括湖北、廣東在內的多個省成立了文物安全聯席會議制度,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部署,加強對本省文物安全工作的統籌協調。
邵希煒制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還發現,大多數省(區、市)發布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另外,還有很多省(區、市)公布了文物保護規劃。
邵希煒制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預測,作為各地文化工作的重點之一,2019年各地還會出臺多部關于文物保護方面的政策,而其重點或是如何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更好“利用”。
傳統工藝受重視 多省發布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傳統工藝是指具有歷史傳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主要使用手工勞動的制作工藝及相關產品,是創造性的手工勞動和因材施藝的個性化制作,具有工業化生產不能替代的特性。而包括傳統工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和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還具有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優勢,也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2017年3月,《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正式下發,并提出了建立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等十項重點任務。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 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關于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大力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助力精準扶貧的通知》兩項政策的下發,明確提出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助力精準扶貧。
對于地方而言,2018年也有包括山西、遼寧、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湖北、重慶、四川、云南、西藏在內的11省(區、市)出臺了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或省級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實施意見。另外,浙江、江西、山東、河南、陜西、青海六省也發布了首批省級傳統工藝振興項目目錄。
邵希煒制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目前只有《山東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實施方案》這一份文件,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助力脫貧和推動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希望2019年,各地將紛紛出臺類似的政策,將非遺傳承、保護和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走出一條“雙贏”的道路。
相關閱讀:
2018年拍賣成交價過億的中國藝術品盤點
2018年“中國時間”年度經濟盤點: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新聞
2018年盤點丨文化產業發展中繞不開的十大“關鍵詞”
2018年資本寒冬中 哪些文化行業迎來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