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7日訊(記者歐陽優)市場體系作為由商品市場及要素市場構成的有機整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運轉的重要基礎。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組織編寫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市場體系建立、發展與展望》一書,重新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市場體系建設的歷程,總結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并探討在新時代建設現代化市場體系面臨的機遇和主要任務,由中國發展出版社正式出版。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和中國發展出版社共同舉辦專著首發式暨高層研討會,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商務部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研討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指出,在40年改革開放進程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確保資源有效配置進而促進社會進步的體制基礎。改革開放的40年,是我黨對政府與市場關系認識不斷深化的40年,是理論創新指引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實現跨越發展的40年。40年來,國家前途和命運的轉折,無不源于思想的不斷解放和理論的不斷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無不源于對政府與市場關系認識的不斷革命。展望未來,新時代對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時刻謹記經濟社會發展無止境、改革開放無止境、解放思想無止境“三個無止境”。要在深刻總結改革開放40年經驗的基礎上,保持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高度覺悟,按照黨中央的精神和部署,解放思想,創新進取,進一步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加大市場體系改革和建設的力度,進一步簡政放權、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創造更好條件,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市場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敬璉教授也對本次會議表示深切關心。他在書面發言中總結了現代市場體系的五個核心特點:現代市場體系必須是統一的市場,必須對所有市場主體開放,必須具有很強的競爭性,市場競爭和監管必須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必須是包括產品、服務和要素在內的完整市場體系。我國目前的市場體系發展水平與中央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必須沿著市場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方向,從政治、經濟、法治等多方面著眼,圍繞保護產權、厲行法治、改善監管、加強公平競爭、消費者保護等重點問題推進改革,盡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黨組成員黃海,著名市場專家、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專家委員會理事長、原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原中國市場學會會長高鐵生等專家學者,對我國改革開放40年市場體系建設歷史進行了回顧與總結。專家們認為,40年來中國市場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展現了明顯的階段性、漸近性特征,取得了市場水平提升、市場供給增加、市場化程度提高、市場結構升級、區域市場一體化加快、對外開放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市場發展環境日趨向好、市場監管日益規范化、法制化等9方面成就,積累了不斷解放思想、始終保持循序漸進、平衡改革和發展、堅持以開放促改革等諸多寶貴經驗。
談到新時代如何建設現代市場體系?專家們表示,下一階段市場體系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部署,以建立現代市場體系為目標,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讓市場機制發揮決定性作用為主要任務,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要素市場改革,不斷推動我國從市場大國向市場強國邁進。
在會上,專著編寫組組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介紹了專著的主要觀點和編寫情況。王微所長介紹,自1994年以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對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市場體系建設和發展進行了持續跟蹤研究,曾連續多年組織編寫出版《中國市場發展報告》,完成一系列相關研究成果,為各個時期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和發展提出很多重要政策建議。《改革開放40年:中國市場體系建立、發展與展望》一書,共包括1個總報告和15個專題報告,涵蓋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涉及批發市場、消費品市場、期貨市場、電子商務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產權市場、技術市場、土地市場、房地產市場、價格機制、競爭機制、信用體系、專業服務體系和法律體系等專題。本書力圖真實、客觀記錄我國市場體系發展的足跡,系統總結40年來市場體系的發展歷程和取得成就,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面向新時代對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的前景進行分析和展望,系統思考市場體系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路徑。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