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胡俊)賞金菊爛漫,品杏梅韻味,享垂釣樂趣,游聶河綠意。9月3日,“壯美黃河行”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剛來到西吉縣聶家河流域,就被眼前的“小江南”美景吸引。
聶家河流域位于西吉縣平峰、興坪兩鄉境內,涉及2鄉的7個行政村,總人口6615人。屬葫蘆河一級支流。總面積46.6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44.9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為428毫米,年均侵蝕模數6000噸/平方公里以上。水土流失嚴重的惡劣條件和長期受自然災害侵擾的現實,全流域農業生產條件差、勞動生產率低,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一直處于貧困線以下。
據西吉縣水務局局長單軍介紹,為了解決水土流失問題,該流域經過十幾年的探索,逐步走出一條“庫、窖、池、壩”水資源聯合運用的“聶家河模式”,探索出了在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和農民增收的結合點,同時,促進了退耕還林草后續產業的開發,使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更加顯著。
“通過治理,環境有了明顯的變化,散養的土雞有地方養,也有天然的好飼料。”興坪鄉高崖村村民米少龍正在自家雞場上忙乎著,現在,米少龍靠養林下土雞年收入能有十五六萬元,還帶動不少村民就業。
2001年以來,該流域先后建成聶家河等骨干壩8座,中型淤地壩9座,小型淤地壩1座。蓄水池6座,水窖372眼,高標準基本農田21379畝,種草8482畝,營造水保林16178畝,發展經果林60畝,特色種植760畝。林草覆蓋度由治理前的2.9%增加到29.5%,土地利用和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人均有糧達570公斤,人均純收入達7600元。
“生態環境好了,道路暢通銷售也方便。”近幾年,聶家河村村民馬天和除種植杏梅,還新種了幾十畝山楂,目前,山楂掛果勢頭非常好。
西吉的壩系工程真正成為流域內的“保護神”,解決群眾溫飽的“糧食囤”,改善生態的“奠基石”,脫貧致富的“錢袋子”。截止2017年底,西吉縣已高標準治理小流域82條,興修基本農田54.5萬畝,造林21.83萬畝,種草13.05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04.5平方公里;同時,興建水保骨干工程97座,總庫容12445.2萬m3,淤地壩98座,各類小型水保工程2.6萬座(處),全縣累計治理水土流面積2112.4平方公里,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治理區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的目標。
“灌溉面積增大,農民收入增加了,氣候也變好了。”據西吉縣副縣長張永強介紹,下一步,西吉縣將繼續結合小流域治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果林、蔬菜種植等產業發展。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