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相繼公布了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這是我國連續第13年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不過,5.5%的平均漲幅,也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說到這,有些人會問了,養老金漲幅調低,是不是養老金不夠用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養老金的運行情況如何。
先看覆蓋面,目前,我國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兩類養老保險制度覆蓋8.8億人,按16歲以上人口有10億人估計,養老保險覆蓋率已達到88%左右,基本做到了“應保盡!薄
再看基金規模。在覆蓋面日益擴大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也在逐年增加。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已由2008年的9925億元,擴大到2016年的43965億元。
在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看來,在基本保險基金累計結存達4萬億元之巨,且逐年攀升的情況下,一些“已經沒錢發放養老金”或者“養老金發放的缺口有幾萬億元之多”的觀點顯然不能成立。
以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占主體地位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為例,今年1月至5月,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5769億元,同比增長23.9%;基金總支出13505億元,同比增長23.2%。當期結余2264億元。
“按2016年企業養老保險累計結存金額與當年基金支出金額推算,即便是在‘不再征收一分錢養老保險基金’的情況下,現有的基金累計存在金額仍然可以連續支付養老金17.2個月,足以說明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具有可持續性。”褚福靈說。
盡管當前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規模可觀,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但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基金分布不均衡的結構性矛盾的確存在。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近日在回應養老金運行情況時坦言,分區域看,東部結余多、中西部結余少,特別是在東北等老工業地區,繳費人員少、退休人員多、撫養負擔重的情況比較突出,基金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
那么,部分省份養老金的收不抵支是不是“洪水猛獸”?眼下,一些省份的確面臨基金結余少、支出壓力大的難題,但片面地夸大個別地區的養老金虧空,而不從全國層面分析整體盈余情況,也并不理性。目前,國家正在通過提高統籌層次,在更大范圍內調劑基金余缺,均衡地區之間因撫養比差距而導致的負擔不均問題。而退一步講,即便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政府也會給予補貼,不會出現百姓所擔心的“養老金無法發放”的局面。
應該看到,我國社會保險總費率偏高與基金支付壓力日益加大的矛盾并存,這是不能回避的現實。由于養老保險時間跨度大,政府主管部門不能止于保證“養老金當期發放沒問題”,還要有效回應“未得利益”群體的關切,規避基金可能存在的缺口風險。
為應對未來養老金的支付壓力,我國已采取了多種措施。比如,我國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主要用于在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時彌補養老保險等基金的不足。截至2016年底,全國社;鹄硎聲芾淼纳绫;鹳Y產總額達2.04萬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保持在8%左右。未來一旦養老保險基金出現缺口,這部分資金就能夠頂上來。
此外,養老金籌資渠道不斷拓寬,也是基金規模不斷壯大的基石。國家通過開展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基金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投資,推動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能夠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有效提升基金抗風險能力。
當然,并不是說把一堆錢放在這,養老金問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由于養老保險制度講求靈活性和包容性,從籌資機制到待遇給付必須要有合理的安排。從長遠看,要徹底打消社會長期存在的養老焦慮,需要盡快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頂層設計,讓社保制度兼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這樣社會各界談到養老金話題才會更有信心。
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支撐能力、個人繳費能力不斷增強,城鄉居民的養老金待遇也將逐步提高,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只要措施得當,我國有能力有效應對經濟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實現基金的中長期平衡,確保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和廣大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秉志)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