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申報、命名和監督管理工作,文化部日前出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試行)》。
辦法分為總則、申報與命名、管理和考核、附則等四章22條。辦法由文化部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辦法指出,所稱園區是指進行文化產業資源開發、文化企業和行業集聚及相關產業鏈匯聚,對區域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起示范、帶動作用,發揮園區的經濟、社會效益的特定區域。園區建設應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內容優先、自主創新的原則。
辦法明確,文化部負責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申報、命名、管理和考核。省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省級的文化產業園區的申報、命名、管理和考核,并負責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指導和監管。園區每兩年申報、命名一次,每次命名不超過兩個。原則上每個省級行政區內園區總量不超過兩個。園區每兩年考核一次。辦法要求,申報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應具備九個條件:一是符合國家文化產業規劃、當地整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在土地、消防、安全、節能、環保、衛生等方面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和標準;二是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充分利用區域優勢,為文化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硬件環境。園區內非文化類商業及其他配套面積不得超過園區總建設面積的20%;三是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和明確的文化產業特色,成績顯著,在全國或本省及區域內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四是已經集聚了一定數量的文化企業,園區內文化企業數量占園區企業總數的60%以上。園區內文化產業產值、交易額等經濟效益指標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園區內文化企業所生產的文化產品和所提供的文化服務內容健康;五是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沒有發生違法違規行為;六是有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能夠為進入園區的企業提供企業孵化、融資中介、技術、信息、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務;七是建設和運營管理單位是法人單位;八是規范運營兩年以上,且經濟和社會效益業績顯著。九是法律法規確定的其他條件。
辦法明確,文化部文化產業司依照本辦法規定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對已命名的園區進行建設目標考核,考核每兩年進行一次。考核結果分為通過考核、限期整改、撤銷命名三種。限期整改的期限不超過六個月。
辦法規定,園區有八項行為之一的,文化部將撤銷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稱號: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并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宣傳虛假文化產品和服務信息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經營管理不善,不能達到園區認定條件的;考核不合格,并在規定期限內整改不達標的;申報時提供虛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騙取園區資格的;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受到法律、行政處罰的;其他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因政策或經營方向調整而改變園區性質的。
(責任編輯: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