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明星經濟、粉絲經濟方興未艾,粉絲為明星打投早已不是新鮮事。近日,一位網友的做法在網絡引起熱議,該網友家中僅有兩萬多元存款,其母親因為存款有利息不舍得取出這筆錢,讓孩子先轉給家里2000元買種子,然而,該網友已將手頭的三四千塊錢用來給偶像打榜、投票,僅剩200多塊錢了。
事件爆出,網絡上出現各種聲音,有的憤怒,有的惋惜,還有的哭笑不得。情緒之外,真正需要反思的是近來有越界、失控傾向的飯圈文化。
平心而論,給明星打投無可厚非,這是娛樂產業、資本運作的常見操作,明星人氣高代表著藝術水平、商業價值受認可,不少明星也借助自身的影響力投身公益、回饋社會,對粉絲有正向激勵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環,發揮了偶像應有的榜樣力量。
然而,為心儀的偶像打投需要量力而行,不顧自己的經濟能力,置家庭、親人的狀況于不顧地打投,就顯得不夠理性。而非理性、狂熱化正是近年來飯圈文化所呈現出的令人憂心的特點。“大義滅親”式打投、侵犯明星私生活跟拍偷拍、不同的粉絲群體在網絡上掀起“罵戰”等,都是這種特點的具體表現。對于上述種種情形,適當的管理和引導就顯得必不可少。
社會輿論應當形成對飯圈文化的正確認知,進而對“飯圈男孩”“飯圈女孩”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喜歡某位明星是個人選擇,應該尊重,但同時必須認識到,不喜歡該明星也是個人選擇,同樣應當尊重;同一明星的粉絲形成某種網絡社群,在其中獲得認同感,也沒什么不好,但是一旦個人的追星行為對他人產生不良影響,那么這就不再屬于個人權利的范疇,而是需要改正的缺點。另外,表達對明星的喜愛有很多種方法,“喜愛等于花錢”這種認識和做法還是太簡單化、絕對化了。
除了端正認識、輿論引導,適當的管理乃至懲戒也是讓過于狂熱的飯圈文化降溫的必要措施。比如,不同的飯圈展開網絡“罵戰”、采取人身攻擊,違反公序良俗,也產生了較壞的社會影響,對于這類的粉絲、網友不妨采取網絡平臺禁言等措施,對于情形嚴重涉嫌違反法律法規的,還應有更進一步的處罰。同理,對于跟拍、偷拍侵犯明星隱私的,組織接機、應援等影響正常社會秩序的,都應依法依規給予相應處理。
在規范飯圈文化的過程中,網絡平臺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比如,對于惡意刷數據等行為,平臺是否有相應的技術措施予以甄別、處理?明星的粉絲中有許多未成年人,對于賬號主體是未成年人的,平臺是否應該對其打投金額、頻率等進行適當的限制?許多電子游戲都設有“防沉迷系統”,這一點是否可以為開展明星打投的網絡平臺所借鑒?
面對過于狂熱的飯圈文化,我們可做的事情有很多。當然,給飯圈文化降溫不能完全寄希望于社會輿論的力量和網絡平臺的自覺,有關部門的作為才是更有力的保障和推動。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