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了解到,在近日完成的重慶奉節白帝城遺址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最新發現了一批漢代、六朝、晚唐五代和南宋建筑遺存,發現了不同時期遺存依次疊壓的地層關系,為探討歷代白帝城的空間變遷提供了新的重要實物資料。
白帝城遺址位于重慶市奉節縣瞿塘峽西口的長江北岸,歷史上曾先后建立過捍關、江關、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關等以軍事防御功能為主的重鎮。從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考古科研人員就對此處遺址進行了持續發掘研究,近年來遺址考古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考古人員集中對白帝城遺址中的子陽城遺址進行了成片發掘,其中子陽城皇殿臺、中間臺兩個高臺遺址清理揭露了一批漢代、六朝、晚唐五代和南宋建筑遺存,確認了子陽城遺址東漢始建、六朝沿用、晚唐五代筑臺、南宋拓展的歷史演變過程,建立了子陽城遺址的年代序列,為探討歷代白帝城的空間變遷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皇殿臺、中間臺兩座南宋高臺的發掘,基本廓清了高臺的布局,確認皇殿臺為內臺城和外甕城的結構,布局完整,表明子陽城內各高臺均為據險設防的臺城,遺址軍事功能突出,進一步完善了南宋白帝城的城防布局和攻防體系。
考古研究人員表示,歷年考古工作表明,白帝城遺址存留有戰國、漢、三國、東晉、唐、五代、北宋、南宋、明、清不同時期的遺存,類型豐富,年代序列完整,特別是三國巴東郡、唐夔州、宋夔州路、南宋白帝城、明瞿塘衛等各時期城址疊壓分布,是峽江地區古代城址發展演變的重要見證。此外,此次發掘還基本廓清了南宋白帝城的城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