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雨初歇,池塘蛙聲一片,沿石板橋拾級而上,迎面而來的是黛磚青瓦小雨巷……這里便是位于上海市奉賢區的吳房村,是上海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被譽為新時代的“世外桃源”。有人會問,“魔都”鄉村長啥樣?答案就在眼前;“魔都”鄉村怎么建?回答是人民鄉村人民建,人民鄉村為人民。
奉賢區位于上海南部,三分之二的面積為農村地區。近年來,這里以鄉村振興為契機,走出一條國際大都市背景下的“人民鄉村”建設新路子,積累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鄉村振興事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我們要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打造‘既要看得見發展,也要留得住鄉愁’的人民鄉村。”上海市奉賢區區委書記莊木弟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打造人民鄉村要著好“三色”,即法治底色、文化潤色和人民本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法治底色
提交資料、現場辦理,養殖大戶老吳在奉賢區政務服務大廳當天就拿到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這要是以前,至少要10個工作日。在農業領域推行“先證后核”,是奉賢首創,這一舉措入選2019年度奉賢區“十個一切”改革優秀案例。
從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到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記者注意到,奉賢區出臺了一系列法治保障舉措,如“金盾365”行動、設立優化營商環境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發布本市首份區域性“法治營商環境評估指數”等,在提升地區法治化核心競爭力上下足了功夫。
當下,奉賢被列為上海南部中心城市,三分之二的區域被納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
處在上海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這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發展新動能。
“鄉村振興重點是產業振興,農村要發展,農民的腰包要鼓起來,這就離不開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和高效的法治政府建設。”奉賢區副區長王建東說。
為了提升基層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奉賢牢牢抓住黨員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制發《關于推行奉賢區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的實施意見》,舉辦奉賢區法治建設專題研修班、“三合一”行政訴訟庭審旁聽講評現場教學等活動,將基層干部學法用法由“選修課”變為“必修課”,普法對象從區級干部到村居干部“一竿子插到底”。
同時,當地還大力推進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立體化普惠式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等舉措,將鄉村治理納入制度的籠子,廣泛培養村民和農村干部尊法守法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為“人民鄉村”建設著好“法治底色”。
“基層法治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更離不開法治保駕護航,因此‘人民鄉村’建設必須在黨建引領下,用法治的視角和渠道聚焦民生民意,解決民困民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奉賢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周龍華說。
文化潤色
“做善降之百祥,做不善降之百殃”“說話要說誠實話,行為處事要端正”……在南橋鎮楊王村,全村924戶人家的門前分別粘貼有924條家風家訓,村里多年來堅持開展家風家訓評選活動,大大激發了村民的創作熱情。
楊王村曾獲“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10余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多年來,奉賢區一直致力于推動以“賢文化”為核心的德治。相傳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中的言偃字子游,晚年回到江南傳道講學,最后一站就落腳在奉賢,深受當地百姓尊崇,“奉賢”之名也由此而來。
經過千百年的積淀,奉賢區形成了以“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為內核的地方特色文化——“賢文化”,“敬賢、學賢、齊賢”的文化風尚業已蔚然成風,這也給“人民鄉村”建設潤以德治之色。
“道德是一切良法善治的基石,村民的道德素質提高了,就能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的產生,增加社會的和諧元素。”奉賢區司法局副局長褚玉蘭說。
在“賢文化”的基礎上,奉賢進一步引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推動制定“美麗鄉村·美麗約定”村規民約,成為村民實現自治共治的行動指南。
記者注意到,這些村規民約既關注農村“三塊地”改革、村莊規劃、集體資產分配流轉等發展問題,又重視美麗家園建設中的生態問題,還不忘提升鄉村精神文明,最后還制定違約懲戒條例,增強約定的規范性和約束力。目前,全區170個村實現“美麗約定”全覆蓋。
此外,當地還大力推動法治文化建設,線上線下拓展空間,使得法治文化元素隨處可見,觸手可得,成為基層法治建設的潤滑劑和催化劑。
“文化浸潤在‘人民鄉村’建設中具備三大作用,一是實現法德兼治、四治融合的整合作用,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事半功倍的效能;二是實現基層善治、賢治的導向作用,勸人向善向賢以規促治;三是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秩序維持作用,正民心樹新風。”奉賢區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文權說。
人民本色
不久前,吳房村一期改造工程竣工,不少村民搬回新屋,住了大半輩子的鄉下農村眨眼成了“世外桃源”。而在改造初期,他們中的不少人成了改造工程的“梗阻”。
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讓村民一時無法接受、房屋改建設計方案眾口難調、違法建筑集中清理面臨難題……
“想要改善居住環境,但又不愿率先‘吃螃蟹’,只有深入調研傾聽民意,才能做好群眾工作。”青村鎮黨委書記陳建國說,鎮上多次開展專項調研,建立一戶一檔,發揮人民調解優勢,村委干部、人民調解員、法治明白人帶頭簽約,并向村民宣講政策、釋法說理,最后打消了農民的后顧之憂。
可以說,破解鄉村“老、小、舊、遠”居住難題,都離不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
今年年初,奉賢區作出了全年鄉村振興的總部署,要求立足國際大都市,把改革作為第一要務,要有顛覆性思考,要有革命性舉措,加快速度提高質量,大力實施“項目聚焦帶動”戰略,打響“三園一總部”的產業融合品牌。
同時還要求加強社會治理的創新能力,在“進”上下功夫,尤其在農民增收、農業資產變工商資產、總部經濟建設上攻堅克難;在“快”上下功夫,在空間優化、生態環境保護上快速推進。
“不論是新片區的核心區建設,還是長三角活力新城的打造,奉賢的社會經濟發展都離不開‘人民鄉村’建設的有效推動,我們要持續用好法治牽引力、文化感染力和人民凝聚力,來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奮力創造‘新時代、新片區,奉賢美、奉賢強’新高峰新奇跡!”奉賢區區長郭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