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后,4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這是15天內,國常會兩次提及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截至4月15日,今年以來新增專項債發行逾1.1萬億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財政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是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表現,目的主要是緩沖疫情對經濟,尤其是對投資的沖擊。
發行進度達85.8%
今年專項債發行和使用進度提前。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4月15日,全國各地發行地方債16826.8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11067億元,占提前下達額度85.8%。此前,財政部提前下達兩批新增專項債額度,規模共計12900億元。
“專項債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一環。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今年我國加快了新增專項債發行速度,有利于發揮財政政策在穩經濟和擴大投資中的作用。”陳龍說。
隨著各地債券發行,截至4月15日,提前下達的新增專項債剩余可使用額度只有1833億元,第三批額度即將下達。
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帶動擴大有效投資,并要求力爭二季度發行完畢。4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及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市場普遍預計下達額度將達8000億元至1萬億元。
從資金投向看,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331億元,重點用于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有481億元;用于醫療衛生、教育、鄉村振興等社會事業的有339億元;用于鐵路、軌道交通、收費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有314億元;用于農林水利、污水垃圾處理等生態環保項目的有197億元。
“當前,基建項目和公共服務項目的發展受到了市場資金不足、企業中長期投資壓縮的制約。所以,唯有解決資金問題,才能更好地完成項目建設及城鎮化發展的任務。”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專項債是標準化債券,符合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投資準入,并且信用等級較高,對金融機構而言風險計提較少,是金融機構樂于配置的資產。從目前的效果看來,專項債的全面應用解決了部分基建項目整體融資以及資本金融資的相關問題。
投資范圍擴大
“與往年相比,今年擴大了專項債投資范圍”,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4月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原來是交通、能源、農林水利、冷鏈、市政、產業園區等,今年增加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還允許地方投向應急醫療救治、公共衛生、供熱供水等,還加快5G網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
“專項債可以投資新基建領域,肯定會帶動新基建的投資。”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新基建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資金問題。新基建將產生長期性、大規模的資金需求。由于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壓力進一步加大,財政政策擴張空間有限,新基建的資金來源和可持續性將面臨較大的挑戰。
唐川認為,交通基礎設施、通信基礎設施仍是今年的重要投資方向;同時,通過對“城市群”進行產業配套、交通配套、公共服務配套、教育配套,進一步縮小地區間差異,同時通過城鄉一體化、特色小鎮、智慧農業的建設發展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讓人力資源、產業資源、自然資源可以得到更為優化的配置。
“在此框架之下,專項債會被用于配合各類項目的融資和發展。待各類項目的投資風險、年度經營性回款額度等問題得到明確并予以充分論證之后,各領域專項債便會相繼落地。”唐川說。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4月份以來,地方紛紛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并出臺了穩投資政策。
例如,4月3日,貴州省9個市州583個重大工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450.9億元,其中,5G等新基建項目49個、總投資104億元。同日,重慶市集中開工的項目共28個,總投資約1054億元。其中,新基建重大項目22個,涵蓋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總投資815億元。
唐川表示,未來專項債還將盤活更多資金進入基建領域,為項目的整體資金需求做好持續支持,進而對基建項目的整體投資量有所帶動。
“除了專項債之外,也應該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的市場準入門檻,實施新基建領域的負面清單制度,調動民資、外資等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形成政府財政和社會資本互為補充的新基建投融資體系。”吳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