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遏制“高仿公眾號”騙局刻不容緩
今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的許先生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車輛年檢短信,便按照短信內容在微信搜索到一個名為“福建車輛年檢”的公眾號。進入公眾號后,許先生通過鏈接被誘導進一個網址里操作,并按照提示輸入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發動機號、卡密碼及短信驗證碼后,銀行賬戶被轉走了2000元。事后許先生發現,自己被騙了(據9月17日《法制日報》)。
據悉,僅在泉州市,就發生過數起公眾因使用假公眾號被騙的案件。以此類推,全國因此受騙的人不在少數。
網絡時代,一方面很多商業機構由于營銷需求,紛紛開設公眾號,有的還開通了多個不同的公眾號,讓人眼花繚亂;另一方面,民眾頻繁接觸、使用互聯網,為了方便接受信息、辦理事務乃至網上繳費等,關注一些公眾號成為尋常之舉,這便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他們故意取“高仿名”冒充正規機構,或者通過造假、借用他人工商執照、法人信息注冊微信公眾號,實施詐騙。
“福建車輛年檢”,看上去就很像正規的車輛年檢機構官微,導致許先生上當受騙!吧掀攧铡薄爸行性诰幫助”……這類“高仿公眾號”,讓民眾真假難辨。據報道,“高仿公眾號”已經形成了代注冊、代認證、買粉絲等一條龍“服務”,“六百元包注冊認證”在多個平臺都大量存在,并公然叫賣。犯罪分子利用平臺在微信公眾號注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混淆身份,以假亂真,誤導公眾,以非法手段追求經濟利益,擾亂了市場秩序,侵害了消費者權益,破壞社會安寧。
“高仿公眾號”猖獗暴露監管盲區。“高仿公眾號”取名容易,成本低廉,卻有巨大的利益空間,這就使得不良分子趨之若鶩。然而,我國目前尚未有對這類假公眾號進行明確規范的行業規定及法規條文,加之微信公眾號注冊管理等方面存在著審核不嚴、防范不力的一些漏洞,可隨心所欲、無所忌憚地取名冒充機構官微,致使假公眾號騙局層出不窮。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再大,也大不過法網,打擊假公眾號騙局刻不容緩。監管部門要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細化相關法律法規,盡快建立監測、研判、預警、處置和追蹤的網絡安全問題聯合處置機制,為包括公眾號運營在內的網絡環境提供完善的監管機制,倒逼網絡平臺完善管理措施,堵漏補缺,嚴厲打擊利用假公眾號行騙的犯罪分子,鏟除“高仿公眾號”泛濫的土壤。
誰開發,誰負責,微信等網絡平臺更應該在規避防范問題公眾號方面真正發揮核心功能。要進一步完善申請、審核、注冊以及管理流程,堅決不讓假公眾號魚目混珠,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及網友舉報機制,對異常情況跟蹤監管,及時查處,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長效管理機制,提升管理水平,防止“高仿公眾號”興風作浪。
而公眾也要提高防范意識,不要為了蠅頭小利關注不熟悉、不權威的公眾號,要在權威、正規渠道查詢、獲取經過認證的公眾號,遇到要輸入銀行卡、身份證號、驗證碼等關鍵信息時要提高警惕,發現受騙要及時保留證據并報案,提高識別、鑒別和比對真假網絡信息的能力,才能避免誤入“高仿公眾號”圈套。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