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球最后的夜晚》伴隨著一道道負面消息出現在大眾面前,此種形勢也表現在了二級市場之上。1月3日,《地球最后的夜晚》背后出品方華策影視股價跌至7.78元。回顧1月2日,華策影視在節后首個工作日開盤后股價直線跳水,直至收盤一直處于跌停狀態,當日市值縮水15.42億元,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華策影視兩日市值縮水超20億元。
早在上映前夕,便手持1.59億元預售票房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之后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盡管該片首日斬獲2.62億元票房,穩坐元旦檔冠軍寶座,但隨著口碑陷落,次日該影片僅獲得了1116.9萬元票房。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31日,大盤退票人次為32.2萬,大盤退票率為4.4%。
在業內人士看來,口碑的陷落以及觀眾大幅退票與影片前期的營銷宣傳錯位有著直接關系,《地球最后的夜晚》作為文藝片,急于收回成本的出品方使用常規營銷手段收獲了一大批本不屬于該片的觀影群體,造成了受眾期待的偏差,尤其是文案中使用的“零點散場,一吻跨年”迅速在抖音等平臺走紅,帶動了電影的預售票房。
“在現階段,影視生態所有目光都投向內容的時刻,一部電影播出后的口碑極容易與二級市場聯系起來”,資深導演黃志勇強調,尤其是疑似刷票房等行業中最為忌諱的事情,在熱映的過程中被曝出后,無論后期事件的調查結果如何,但在短時間內都會直接影響背后資本,從而造成震蕩。
而從內容方面來講,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都呈現出了獨特性,問題實際出在背后營銷團隊將其作為商業片進行宣傳。事實上,此類小眾類型影片本就存在特定的觀眾群體,雖然依靠宣傳手法制造成現象級電影得到票房,但是帶來的卻是口碑和行業上的雙重傷害。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劉園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