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展鄉村民宿還有許多難點要突破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鄉村旅游規模達到25億人次,預計到2020年,我國鄉村民宿消費將達到363億元,年均增長16%,為同期國內消費年均8%增速的兩倍。
相比于2017年全國國內旅游規模的50.01億人次而言,鄉村旅游25億人次的規模并不小,但是每人次的消費并不高。很多人的鄉村游,只是到鄉下吃個農家飯,并未進行深度游,自然難有更多消費。盡管鄉村民宿已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數量規模甚為龐大,但是投資者必須意識到,并不是每一個地區每一家鄉村民宿的利潤率,都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鄉村民宿最早起源于上世紀中期的英國,大量鄉村年輕人赴城市就業,鄉村房屋閑置,城市居民開始到鄉村度假,房主利用空屋短期出租。事實上,我國鄉村民宿所處的外部環境,和當時的英國鄉村非常類似,人口外遷與房屋空置,并且主要經營模式也是房主自營。
但是,房主自營,意味著房屋本身幾乎沒有成本,房屋和餐食料理者也多為房主家人,并無工資一說,人力成本也沒有,部分食物可以在鄉村自產,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有客人來,房主就會穩賺不賠。但對于鄉村民宿的投資人則不然,如果是租賃鄉村房屋開民宿,自然就會多出來包括房租、水電、人力、食物等諸多附加成本,這就意味著,業主自營能夠盈利的民宿,不見得投資人接手后還能盈利。
更為關鍵的是,許多鄉村民宿投資人,是在接觸了城鎮民宿的盈利之后,才將視野放至成本看上去更低的鄉村。但是,城鎮民宿的住宿者,和鄉村民宿的住宿者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群體,城鎮本有正規賓館,甚至不乏星級賓館,民宿的住宿者,多以“窮游族”居多,如高校在校學生、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上班族,鮮有合家出游者。而鄉村民宿則不然,鄉村交通不便,能達到民宿者,基本上自有或租賃借用車輛,這樣的人群,收入水平和消費需求自然和前者不同,更看重消費質量。
相比于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國家,以及日韓等國的鄉村民宿,我國鄉村民宿的最大缺點是鄉村基礎設施不足,特別是在許多看不見的地方。鄉道修通了,但是一天公交沒有幾班,往往還擁擠得要命,沒有自駕車難以鄉村游;樓房蓋起來了,但是洗浴和衛生間設施并不理想,經常是一個“如廁難”,就難壞了多少城鎮游客;房間電器購置齊全,但村域衛生條件不佳,蚊蟲叮咬令人難以入睡;村莊光鮮亮麗,但缺少文化娛樂設施,到了晚上一片漆黑,何談吸引旅游者?
發展鄉村民宿,并非民宿業主或經營者將房屋修繕一新就可以接客了,關鍵在于健全基礎設施,讓城鎮消費者感覺在鄉村民宿生活與城內并無太大差異,且還能品味到鄉間特色。只有這樣,方能更好地吸引城鎮消費者。而這樣的設施建設,遠非業主一家之力,甚至一村之力所能做到。
在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力度的同時,鄉村也需要開發有當地特色的旅游資源,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農家飯農家樂,很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另外,也要吸引和培養旅游服務業人才,使當地民宿的服務更加標準和優質,并利用移動互聯網做好旅游推介。畢竟,如今的城鎮消費者,已經不是“開到哪家住哪家了”,消費者也會利用移動互聯網查找和評價鄉村民宿,而這些評價,也將影響其他消費者的消費傾向。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