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初冬的陽光灑在西子湖畔的浙大校園,金黃的銀杏、火紅的楓葉、常青的松針、乳白的蘆葦花,滿眼色彩斑斕。一場“立德樹人、改革創新,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習實踐活動,正催動整個校園處處生機勃發,熱潮涌動。
圍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浙江大學面向學校黨政干部、黨團組織、思政隊伍等分批舉行集中培訓,全面推進“黨建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培育工程,深入實施在優秀大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先鋒學子”計劃,精心籌劃一年一度的“學生節”等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品牌活動……
同時,浙大與劍橋大學合作創辦國際聯合商學院剛剛簽約,新設浙大藝術與考古學院正緊鑼密鼓推進。
一切都充滿著蓬勃的力量,一切都孕育著無盡的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論述,給浙大師生注入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澎湃動力。
“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與當年對浙大作出的許多重要講話和指示一脈相承。長期以來,他對浙大的關心,深深寄托著他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殷切期待。”浙大黨委書記鄒曉東動情地說。
在浙江期間,習近平確定浙江大學作為他的工作聯系點,先后18次來到校園調研指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多次為師生作報告。那個時期,浙大發展的每一步、每一個關鍵節點,都離不開他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
剛到浙江,習近平夜以繼日地工作。然而他心里,始終牽掛著浙江的高等教育發展。
到浙江不足一個月,習近平就到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調研。
2002年12月17日,習近平又帶著省級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專程來到浙大進行調研。“我到浙江兩個月零六天了,一直想著要盡早來一趟浙大。”習近平明確表示,“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浙江大學的改革和發展,為浙江大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創造良好的條件。”
2007年3月24日,習近平調任上海。離開浙江前夕,他親自約見浙大負責人,殷切期望浙江大學健康發展。26日,他又給浙大師生回信:“浙江大學是我的聯系單位,我始終牽掛著浙江大學的發展和進步。我每年都會到校園里走一走,與師生們聊一聊……祝愿浙江大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離開浙江后,習近平依然對浙大念念不忘,多次聽取學校負責人匯報,為學校發展指明方向。
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多年來,浙大師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歷屆浙江省委的高度重視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浙大各項工作走在全國高校前列。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重溫總書記殷切期盼,浙大師生豪情滿懷。浙大校長吳朝暉說:“站在‘雙一流’建設的新起點,浙大要進一步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不移地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加強黨對高校領導
進一步加強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把高校黨組織建設成堅強的戰斗堡壘。
——2004年7月19日,習近平在中共浙江大學黨委書記調整會議上的講話
習近平認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
新世紀之初,正是浙大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習近平通過浙大聯系點,深入調研高等教育在浙江發展的現狀,及時了解當代高校師生的思想動態,親自指導解決浙大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浙大發展把舵定向。
2003年初,浙大成為全國17家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單位之一。在短短一個學期里,習近平兩次專程來校指導。他強調:黨員是黨的細胞,黨的先進性要通過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事業的推進離不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充分發揮。他指出:浙大現在黨員比例很高,占教職工人數的52%,研究生的36%,本科生的12%,把這一塊工作做好,解決高校發展中黨員的原動力、向心力、創造力問題,黨員先進性體現出來,那我們的事業就能有一個可靠的保證。當時正值全國抗擊“非典”的關鍵時期,他勉勵大家要將先進性教育活動與爭當抗“非典”模范結合起來。
習近平始終強調,辦好一所學校同搞好一個地方是一樣的,關鍵在于領導班子。
“希望浙江大學黨委把加強學校領導班子自身建設作為學校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2004年7月19日,習近平親自參加浙大黨委書記調整會議。會上,他提出:“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黨委和行政領導班子的工作職責。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健全與完善黨委和行政領導班子的工作制度和議事規則,保證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習近平既高瞻遠矚,又具體深入。
2005年9月23日,習近平決定把省委常委會放在浙大召開,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就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夯實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改革,打造世界一流大學,統一省委常委與浙大黨委班子的思想行動。
“這是一個創新,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聽了都非常感動。”時任教育部部長周濟曾這樣評價,“浙江省委、省政府對浙江大學的重視程度是全國最突出的,浙江大學得到的地方支持也是全國最突出的。”
會前,習近平首先帶領大家參觀校史館,回顧1937年國家和民族危急存亡關頭,浙大舉校西遷艱苦卓絕的辦學歷程。
在隨后召開的省委常委會上,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浙大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百年高等學府。在100多年的歷程中,學校大力發揚“求是”學風,切實履行育人責任,桃李芬芳、碩果累累。今后,浙大必須朝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總目標和“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總要求,鎖定目標不動搖,加快步伐不停頓,扎實工作不松勁,堅定不移地向著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
習近平到北京工作后,仍然十分牽掛浙大。2008年7月1日,他召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工作座談會,在會上聽取了浙大發展情況的匯報。同年12月11日,他在北京主持高校黨建工作座談會,又一次聽取了浙大的工作匯報……
習近平關于加強高校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浙大發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浙大旗幟鮮明地全面落實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切實將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推動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的堅強政治保證。
育人為本質量立校
把育人放在高校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融入各個方面,貫穿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各個環節,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是檢驗一所大學是否堪稱名牌大學、是否達到世界一流的最終標準。
——2005年9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會聽取浙江大學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他看來,青年正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關鍵起點。
習近平在浙江時定下一個規矩,每年開學初要安排出時間,到大學或省委黨校作報告。他把第一場報告安排到了浙大。
2003年9月28日,浙大玉泉校區會場座無虛席。習近平向學生們介紹了國內外形勢和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尤其詳細闡釋了“八八戰略”。當時浙江省委提出“八八戰略”還不到3個月,這是他逢會必講的主題。
2005年6月20日,習近平以“同大學生談人生”為主題,在省人民大會堂與浙大等在杭高校師生談理想信念,談價值觀和責任感,談人文精神。“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期待。”習近平語重心長地希望同學們珍惜校園的學習和生活,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將來真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人才。
2006年9月27日,習近平在浙大紫金港校區為學生們作“繼承文化傳統,弘揚浙江精神”的報告。他強調,源遠流長的浙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浙江文化精神是浙江人永不褪色的“精神名片”,浙江文化經濟交融互動,是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亮點。作為浙江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求是精神”,是百余年來浙江大學辦學理念的濃縮和凝練,是浙大人“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崇高追求的高度概括,“求是精神”不僅是浙江大學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全省教育科技戰線乃至全省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浙江精神和“求是精神”。
每次給學校師生作報告,習近平都高度重視、充分調研、精心準備。為了兩個半小時左右的報告,他所投入的精力往往不亞于準備省里召開的一次大會。報告會結束后,他都要求省委辦公廳及時了解師生們的真實感受,將大家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建議吸收到高校的政策中。
習近平作報告坦率真誠、生動樸實,不僅談古論今,更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分享人生感悟,娓娓道來情理交融直抵人心。不少聽過習近平作報告的師生都還記得這樣一個細節:“習書記告訴我們,他覺得世界上少有特別聰明的人,成功的經驗就是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他在15歲的時候就去山溝溝里插隊落戶,雖然歷盡坎坷備嘗艱辛,卻始終心懷信念。他在放羊時都帶上書,在窯洞的油燈下埋頭苦讀,早上起來吐出來的痰都是黑的。習書記告訴我們,天生我材必有用。”
習近平的每次報告,都贏得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大家都說,聽習書記講話,自己面對的更像是一位和藹可親循循善誘的師長。他為大家樹立的人生坐標,已成為他們一生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青年學子的學習和衣食住行,習近平都點點滴滴掛在心頭。他的關愛是博大的、深厚的,又是細膩的、體貼的。
“這里是否能夠保障每位學生都有一臺實驗設備?”“這樣的多媒體教室學校一共有多少個?”2002年12月,習近平參觀紫金港校區電路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管理中心時,不時詢問學生的學習條件。
在學生食堂,習近平不僅詳細了解飯菜的質量如何、品種是否豐富等,還深入食堂操作間,詳細了解食品加工過程。當了解到學生食堂有著良好的衛生保障和供應能力時,他頻頻點頭。
在紫金港校區圖書館閱覽室,習近平看到里面埋頭學習的學生,立刻壓低聲音對身邊同志說:“要安靜,聲音輕點,不要驚動學生。”
2007年1月,習近平考察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腦機接口研究實驗室,專門觀看學生們做的復雜環境下大鼠行走遙控系統的演示。“當時實驗剛成功不久,大家又特別想在省委書記面前露一手,結果越激動越緊張,控制失靈了。”一位負責操作的博士研究生至今仍記得自己沮喪的心情,“沒想到習書記反而親切地安慰了我們,勉勵大家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氣餒,要繼續努力,和國際接軌。”
習近平高度重視浙大的教育質量,每次到學校調研,他都強調教育發展要注重規模增長,更不能忽視質量提升。
“高校建設要從前幾年主要注重規模擴大、外延擴張、設施建設等,逐步向注重質量、注重內涵、注重結構優化等轉變。對浙江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來說,質量顯得尤為關鍵。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習近平的勉勵,不斷激勵浙大按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加快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師資為基人才強校
教師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要堅持引進和培養兩手抓,用超常規的辦法引進和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學術大師和重點學科帶頭人,造就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建設一批特別能戰斗的創新團隊和優秀群體,特別是加大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要發揚當年浙大西遷湄潭艱苦創業、培養大師的辦學精神。
——2005年9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會聽取浙江大學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高度重視、親自關心解決浙大發展的關鍵問題和廣大教師的實際困難。經他批準,2004年12月2日成立了以省長為組長的“浙大規劃建設工作協調小組”,省、市政府各職能部門在浙大新校區建設的各項手續上特事特辦、全力支持。從而順利征用2700畝左右建設土地,加快紫金港成為主校區進程;加快建成75萬平方米的教師住宅,有力地解決了教師的住房后顧之憂等。這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為浙大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
習近平多次強調,浙大要以戰略眼光著眼未來,高度重視學術積累、人才積累。
2002年12月,他第一次到浙大考察,就十分關注人才引進工作。
“你出國多久了?怎么會愿意回國?”他這樣詢問時任外國語學院常務副院長范捷平。
“我是1987年出國留學的,當時在柏林自由大學做研究員。2000年前后,浙江在德國召開動員海外人才回國發展的座談會,我也在場。國家特別是浙江的發展和對人才的渴求,讓我感觸很深,就下決心辭去了研究員職務,正式入職浙大。”
“回來發展這條路是對的!”習近平笑著肯定說。
習近平從來愛才、惜才、敬才。
每逢中秋,浙大老教授鄭樹總會想起與習近平的第一次見面。
2003年9月11日,是習近平到浙江后的第一個中秋節。這天下午,他分別來到浙大老教授陳立、王啟東和鄭樹的家里,親切看望他們。
鄭樹教授今年已經87歲,王啟東教授更是97歲高齡了,但他們都清晰地記得接到通知時的驚喜。
“當時,我聽說習近平同志要來,特別意外!我還和同事說,你看,省委書記要到我們家來了!”親切、隨和,是習近平留給鄭樹最直接的印象,“習近平同志一點沒有領導架子,坐在我家里跟我聊生活、聊工作,對我的科研和教育工作寄予了厚望。”她說。
王啟東記得,當時習近平看到墻上掛有很多他出席國內外各種學術會議的證件,就詳細向他了解專業研究和會議的情況。“他在我家里坐了至少一個小時,我對我夫人說,習書記來一趟很難得,你也來一起坐坐吧。當時我們夫妻坐在長一點的沙發上,習書記坐在另一個短一點的沙發上,他向我詳細詢問建設好浙大的意見。”
浙大陳村富和郁建興兩位教授也清晰地記得,2004年4月7日和2006年7月13日,他們受邀分別單獨為習近平介紹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理論時的情景。
“這位‘特殊學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筆記比我們在校的研究生都勤快、認真。從他的落筆和表情,可以看出他不僅記要點,而且關注我提供的一些新信息。”陳村富回憶說。
習近平十分關注浙大的重大學術活動,親自給這些活動發賀信,或者看望與會代表。
2006年7月1日,由浙大舉辦的中國數學科學與教育發展論壇在杭州召開。習近平原定6月30日看望參會專家,但臨時接到通知到北京開會。第二天,他一下飛機就趕來了。
“非常高興今天能跟大家會面。”一進會場,習近平就熱情地與大家一一握手。見到谷超豪,習近平講起他們在上海和北京見面時的情況;見到朱熹平,習近平提到在報紙上看過他破解龐加萊猜想的報道。習近平還與坐在后排的年輕學者們熱情握手。習近平的親切接見和坦誠交流,讓在場的專家學者深切感受到浙江對人才的尊重。
習近平熟悉浙大專家們的情況,始終對他們充滿深厚的感情。
2003年11月25日,當得知浙大力學系朱位秋教授、化學系黃憲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習近平專門發信祝賀。
鄭樹森和李蘭娟這一對院士伉儷對此感觸更深。在2008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和此后的三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習近平每次見到李蘭娟并與她握手時,都會親切地說一句:“蘭娟,你來啦。”鄭樹森與李蘭娟雙雙參加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時,習近平更是熱情招呼:“你們兩個都來啦。”
“這幾句‘你來啦’,飽含著習近平同志對人才的重視、對專家的關心、對浙大的牽掛。”李蘭娟動情地說。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2007年1月,習近平在調研中勉勵浙大師生,要繼續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引進和培養并重,努力把浙大建設成為匯聚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平臺和培養優秀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2015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特別囑托中央辦公廳給浙大張澤院士等49位教師發函,表達他對浙大教師的節日祝賀。他說,浙大教師信念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為黨和國家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希望浙大能在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走在前列。
習近平的親切勉勵,給浙大發展帶來巨大動力。浙大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中青年教師培養力度,形成了合理的學術和技術梯隊,有力地推動了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創新實踐。
發揮優勢特色興校
優勢的充分發揮,就會形成自己的特色,樹立自己的品牌。
——2005年9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會聽取浙江大學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創新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靈魂和核心競爭力,也是浙大的特色和優勢。
習近平多次就浙江大學創新發展提出要求。他強調,要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浙江特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毫無疑問要用世界一流大學的水準來衡量,要與國際接軌,同時也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辦學目標,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他還要求浙大充分發揮綜合優勢、學科優勢。他說,浙大規模大、學科多、實力強,進一步發揮這個優勢,包括通過推進各學院、各部門開放式辦學和開放式科研,推動學科的交叉融合、優勢互補,從而發揮綜合優勢、整體優勢,包括在文史哲或理工農醫等一些學科上達到國內頂尖,甚至世界一流。
科技創新取得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最關心的事。每次到浙大,他幾乎都要到各類實驗室去走走看看——
2002年12月17日,習近平來到浙江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饒有興致地聽取了實驗室負責人對真實感圖形學、醫學影像分析和敦煌壁畫虛擬現實系統等最新成果的介紹。
2003年4月12日,習近平來到浙大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考察。本世紀初期,浙大在半導體硅材料領域走在全國前列,不僅基礎研究做得好,還以校半導體廠為核心成立了浙江省高校的第一個上市公司。聽到闕端麟院士介紹他們團隊一手抓重點實驗室、抓基礎研究,一手抓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時,習近平當場表示高度肯定。
2005年12月15日,習近平觀看浙大科學技術創新成果展和創新人才培養展,認真聽取浙大專家介紹單晶硅技術、異重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發電、數碼彩擴儀、大規模提取高純度維生素E技術、全智能吸塵器等科技發明和科研成果。
2007年元旦上班后的第二個工作日,習近平第18次來到浙大。“想來想去,新年伊始,我的第一個調研活動就安排到浙大,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浙大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他在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邊看邊聽,一落座便開宗明義,“浙大要推動知識匯聚融合,進一步提升整體創新能力。”
當時,浙大積極探索學科交叉和匯聚技術,加大與世界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跨國公司的交流合作,成立了求是高等研究院。考察結束后,習近平在校圖書館召開專題會議,高度肯定浙大的自主創新工作。他鼓勵大家充分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從而使浙大成為創新文化研究和傳播的基地,把創新思想、創新意識及創新文化移植入企業和社會各界,為構筑全社會的創新文化作出貢獻。他殷切希望浙大堅持以創新帶動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把創新實踐活動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走一條創新型教育之路。
在習近平的關心和支持下,浙大積極對接創新驅動發展這一國家戰略,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帶有鮮明浙大特色、探索世界科學前沿難題的科學研究項目不斷結出碩果——“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為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浙大能源清潔利用創新團隊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創新團隊)。
以紫金眾創小鎮、醫學中心、之江實驗室為核心內容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重大創新項目落地見效,“浙大系”更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的活躍力量。
服務社會合作辦學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為浙江發展服務,是完全統一的。只有更好地立足浙江,才能更好地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2005年9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會聽取浙江大學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立定腳跟,背后青山飛不去。”
2005年9月,習近平借用杭州靈隱寺飛來峰上一副對聯的上聯,在浙大闡述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路徑:“浙江大學作為部省共建高校,一方面要積極服務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力量合作辦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為浙江發展服務,是完全統一的。”
早在2002年,習近平剛到浙江,就勉勵浙大通過積極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贏得地方政府、企業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實現學校發展和地方建設的“雙贏”。
2002年12月17日,習近平在浙大調研時明確指出:“浙大在浙江,我們有一種自豪感,也受益匪淺,對共建更要有一種高度的責任感。”習近平表示,要克服困難,一如既往地支持浙大的建設與發展。2003年1月4日,浙江省在全國第一個與教育部簽署了新一輪部省重點共建意向書。浙大成為2004-2007年首個部省共建高校,給全國帶了個好頭。
當時,省委迫切希望浙江大學能夠“在浙江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龍頭作用,在浙江科技創新體系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在浙江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思想庫作用”。
在習近平的推動下,2004年11月16日,以“科技·人才·發展”為主題的浙江大學—浙江省市縣合作峰會在浙大紫金港校區舉行。
“這一次會議的召開,對加強浙江大學與我省各縣(市)的交流和合作,促進教學科研更好地面向市場,面向生產實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浙江經濟社會與教育科研雙向互動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習近平向大會發來賀信,并委托省長出席了會議。自此,浙江大學與全省各市縣的合作進一步全面鋪開。
在習近平關心下,浙大積極響應省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全面部署,選擇了省內湖州、龍泉及當年浙大西遷辦過學的廣西宜州、貴州湄潭等地,作為新農村建設重點合作對象。2006年3月20日,學校將《浙江大學全面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行動方案》上報習近平,第二天就收到了他的重要批示,對浙大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浙大科技與人才的有力支撐,全面提升了湖州等地美麗鄉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水平。
而在杭州,據有關部門統計:“十五”期間,杭州重大科技創新計劃項目中,由浙大承擔或參與的占80%;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IT龍頭骨干企業中,浙大教師參與合作或創業的占80%;杭州農業龍頭企業中,與浙大建立科技合作關系的占80%;杭州農業科技項目中,由浙大教師承擔或參與的占80%。
在習近平看來,自覺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積極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的應有之義。
2006年10月29日,浙大“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成立,習近平參加揭牌、奠基活動。在致辭中,他勉勵研究院要為西部發展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做貢獻,努力成為浙江與西部合作的強大助推器、孵化器。研究院成立后,先后完成了西部省(區、市)應用課題和規劃研究300多項。
2015年,浙江大學籌建成立了“一帶一路”協同創新中心,全程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戰略規劃》等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文件的起草。
2006年11月27日,科技部和教育部聯合在浙大召開全國高校服務地方發展工作會議。浙大“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的做法,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認同。
“立足浙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受商務部委托,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承辦了2006年“反貧困問題高級研修班”,40余位來自非洲、亞洲、加勒比地區等33個發展中國家扶貧和經濟管理部門官員參加了研修班。
“習書記特意為研修班作出批示,他認為這是將中國和浙江經濟發展與反貧困經驗介紹到世界的好形式,并鼓勵學校與中心繼續辦好類似研修項目。”時任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祖輝說。自那時起,浙大緊密結合我國扶貧攻堅的實踐進程,持續承擔商務部“反貧困與發展”“小農適應全球化”援外研修項目,在有效傳播中國發展經驗、講好中國發展故事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習近平還高度重視高校的文化傳承職能,致力于推動浙江文化“走出去”。
2005年7月,為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習近平鼓勵浙大積極參與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他親自批準由浙大與省文物局編纂出版《宋畫全集》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并多次聽取相關工作匯報,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017年5月,該項目列入《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至今,《宋畫全集》《元畫全集》已成功出版,《先秦漢唐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陸續面世,對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了貢獻。
目前,浙大的舟山海洋學院、海寧國際校區、工程師學院、寧波“五位一體”校區等創新性辦學模式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浙大已在全國建立93個技術轉移中心,與地方共建11個科技創新平臺,對口支援3所大學,定點幫扶3個貧困落后地區,為服務全國作出了新貢獻。
在遙遠的非洲,浙大與民企華友鈷業公司、剛果(金)盧本巴希大學三方合作,共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一期建成規模550公頃。通過選派教師和研究生,培訓指導當地技術人員,近三年每年示范推廣玉米、水稻400多公頃,設施和露地瓜果蔬菜近50多公頃,為非洲農業生產和解決當地糧食問題提供了中國范本。
浙大師生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埋頭苦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學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18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居全國高校第三。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學校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7個學科進入ESI前100位,居全國高校第二;8個學科進入前1‰,5個學科進入ESI前50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新時代,新征程。當前,全校上下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引,牢記歷史使命,勇擔時代責任,扎根中國大地,加快世界一流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建設,為培養一流人才、創造一流成果,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執筆:譚偉東、何蘇鳴、王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