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精神是二十國集團最寶貴的財富。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二十國集團成員都應該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習近平主席日前出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堅持伙伴精神,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引發國際社會積極反響。無論前途是晴是雨,攜手合作、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這既是經濟規律使然,也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面對重重挑戰,二十國集團成員既要增強緊迫感,也要保持理性,登高望遠,以負責任態度把握世界經濟大方向。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紛紛肯定中國在堅持伙伴精神、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伙伴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10年來,我們同舟共濟、勠力同心,推動世界經濟走出衰退深淵,走上了復蘇增長的軌道。10年后,我們應該再次拿出勇氣,展示戰略視野,引領世界經濟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10年前,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機制因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生,為推動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利時雜志《走進比利時》總編輯弗朗索瓦·曼森認為,“10年來,二十國集團攜手推動世界經濟走出衰退泥潭,重新步入增長軌道。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伙伴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分析中心高級研究員古謝夫十分認同習近平主席強調的伙伴精神。他說,“二十國集團成員只有加強聯系,協調立場,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秩序而努力,才能有效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帶來的危機。”
南非國民議會事務主席弗洛里克表示,“面對當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造成的經濟全球化受阻,只有堅持伙伴精神,才能團結一致,共克時艱。”弗洛里克十分贊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為這正是伙伴精神的具體體現。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與世隔絕的孤島。同為地球村居民,我們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伙伴精神是二十國集團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選擇。”巴西里約天主教大學教授保羅·羅貝爾對習近平主席的這句話記憶猶新。羅貝爾表示,歷史反復證明了伙伴精神的重要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正是二十國集團成員秉持伙伴精神,齊心協力將世界經濟拉回到穩定和復蘇的軌道。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認為,貿易與投資往來讓世界各國日益融合,國與國之間需要相互信任,而非彼此猜忌,需要同舟共濟,而非以鄰為壑。在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沉渣泛起時,習近平主席提倡伙伴精神,高瞻遠矚,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只有加強政策協調,才能使世界經濟更加均衡發展”
習近平主席強調,“各方應該堅持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三位一體’的政策工具,努力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包容增長。加強政策協調,既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客觀需要,也是主要經濟體理應擔負的責任。”
總結二十國集團發展歷程,多邊主義、平等協商、合作共贏是應對重大危機的制勝手段,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二十國集團成員都應團結一致,共克時艱,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相處之道,加強宏觀政策的協調與合作,旗幟鮮明地維護多邊體制。南非外交部亞澳司司長根戈表示,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體制受到沖擊,加強團結合作愈發重要。“只有加強政策協調,才能使世界經濟更加均衡發展。中國在努力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包容增長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稱道。”
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經濟學家江原規由表示,世界重要經濟體協調意愿不足、國際合作動力減弱,各國都應努力尋找最大公約數,相互協調,探索符合共同利益的解決之道,這對于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十分重要。
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澤米爾·阿萬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國面臨經濟發展、金融穩定、氣候變化等挑戰,應對這些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宏觀政策變化帶來的連鎖反應更為明顯,中國為區域穩定和繁榮作出了突出貢獻。
“推動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
習近平主席指出,“發達經濟體在采取貨幣和財政政策時,應該更加關注并努力減少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沖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十五輪份額總檢查應該按期完成,國際貨幣體系應該繼續朝著多元化方向邁進,要構筑更加牢固的全球金融安全網。”
曾在日本中央銀行工作多年的日本帝京大學經濟學部教授露口洋介說,中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對維護世界經濟穩定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持續推進和深化經濟金融體系改革,將推動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有助于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丁·赫瓚帕認為,面對當前復雜的世界經濟局勢,各國要注意可持續發展,而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對于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而言,中國推動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為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發展提供了更多選擇。“期待未來中國繼續深化改革,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南非自由州經貿專業聯合會主席瑞奇·馬茲表示,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可以降低以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近年來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增量的拉動作用突出。加強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讓其充分參與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建設,并保證其主張和要求得到充分表達,能更好地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與國際金融的安全。
自2016年人民幣被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后,已有越來越多國家的央行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其中一些歐元區國家還將人民幣資產納入外匯儲備,這表明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吸引力正不斷上升。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表示,人民幣的進一步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為世界貿易市場提供另一種結算工具。中國及各發展中國家有必要更積極廣泛地參與國際金融貨幣體系建設,確保世界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日本慶應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大西廣說,中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保障發展中國家穩定發展,也將給發達國家帶來巨大利益。中國一直堅持維護世界自由貿易秩序,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報北京、布魯塞爾、莫斯科、約翰內斯堡、里約熱內盧、曼谷、東京、堪培拉、伊斯蘭堡、華盛頓、開羅12月9日電 記者楊迅、任彥、曲頌、李瀅嫣、陳效衛、林芮、劉軍國、劉天亮、丁雪真、高石、黃培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