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祖國多民族統一大家庭的縮影。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關心重視云南民族工作,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指出,“云南民族關系親密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績突出,這是云南最可寶貴的財富”,要求云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云南時強調,“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邊境問題相互交織”,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上不斷取得新進展。2015年1月以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帶領各族干部群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全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的目標,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時代特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示范區建設呈現新氣象,取得新進展,邁上新臺階。
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準確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目標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重視民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了新時代民族工作的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貫通歷史、現在和未來,把握經驗、規律和形勢,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原創性論斷,是對民族工作規律認識的歷史性飛躍,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脈相承,有利于把各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有利于夯實民族團結的思想堤壩,有利于在尖銳復雜的對外斗爭中贏得主動,是匯聚中華民族復興磅礴力量的固本之舉,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長遠之策,是新形勢下處理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云南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民族工作的劃時代意義,堅定不移地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示范區建設核心要義,將工作目標從“在民族團結進步上作出示范”升華為“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出示范”,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宣傳教育,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推進“五個認同”宣傳教育,從加強謀劃、研究、教育、宣傳、創建、隊伍建設等方面深度聚焦,從促進各民族經濟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容并蓄、情感上相互親近等層面全面發力,推動云南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增強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能力,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果,形成各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行動自覺,以及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云南經驗,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作出云南應有的貢獻。
站在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高度,準確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清醒看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此同時,我國發展步入近代以來的最好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伴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及其與外部世界關系的顯著變化,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運籌對外關系、參與全球事務方面更加具有戰略遠見、更加注重開拓進取、更加積極有所作為。2020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與緬甸領導人就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達成一致,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達成新的重要共識,開啟了中緬世代友好與務實合作的新時代,中緬經濟走廊從概念規劃轉入實質建設階段。東盟超過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宣告誕生,東盟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
隨著地緣戰略空間的深化拓展,在新發展階段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云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已經由傳統上的邊疆地區變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由改革開放的末梢變為前沿。云南民族工作應該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一方面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不斷提高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為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周邊環境,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因外部干擾而遲滯或中斷;另一方面要沿著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不斷實踐和探索,更好地發揮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開放中民族團結進步的示范引領效應,為全球治理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的“云南經驗”。
深刻理解云南“民族”基本省情的新內涵,準確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現實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兩次給獨龍江各族群眾回信的鼓舞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感恩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堅持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手足相親、同心筑夢,民族地區的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黨領導民族工作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持續弘揚與升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果豐碩,鄭家莊、“賓弄賽嗨”等典型不斷涌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發展步伐不斷加快,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一步跨越千年,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和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民族文化繁榮發展,中華文化認同持續增強;民族事務法治建設逐步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不斷完善,邊境民族地區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穩步提升。
“民族”作為云南的基本省情之一,在新時代彰顯出各民族信念更堅定、思想更凝聚、發展更迅速、文化更繁榮、治理更有效的新內涵,塑造了云南民族工作新的現實條件,也決定了云南必須將“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作為根本工作方法。一方面,對于既往形成的優秀經驗和做法,要放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下和新的現實條件下去考量,適應的要守正、篤行,不適應的要堅決改革、創新。另一方面,需要準確把握云南“邊疆、民族、山區、美麗”新省情和“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邊境問題相互交織”的突出特點,深入研究分析現實條件下的新形勢、新任務,尤其是要認清云南在整個國家治理中“邊疆”“民族”的特定屬性,不斷創新民族工作特別是示范區建設的各項機制,在“邊疆”“民族”的治理能力上重點發力,在加強建設規劃、豐富建設內容、集聚各方資源、提升示范效應、增強保障力度等方面探索創新,不斷推動邊疆民族地區治理的云南實踐、積累邊疆民族地區治理的云南經驗、作出邊疆民族地區治理的云南示范。另外,我們必須牢記民族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圍繞各民族大流動大融居的人口分布格局,緊扣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準確把握科學的方式方法,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項問題,切實為各族群眾服務。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大視野、大胸懷、大格局、大擔當,自覺在全國大局中研究、謀劃、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要圍繞2035年“全面建成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遠景目標,深刻認識和把握云南民族工作新的歷史使命、目標要求和現實條件,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和核心要義,堅持高質量高標準,努力在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務上作示范,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爭創一流,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達到新水平。
(作者:拉瑪·興高,云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