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源隆
面對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里程碑的一年,一汽-大眾不僅實現了嚴控疫情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在生產和銷售環節都與時俱進,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全面復蘇和高質量發展提振了信心。
成績單 一汽-大眾的成績單為中國汽車產業復蘇乃至中國經濟發展提振了信心。
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業基地和汽車銷售市場。在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汽-大眾是濃墨重彩一筆。從一個品牌一款車型,到三大品牌二十余款車型,一汽-大眾堪稱“國民車型”制造營,擁躉甚眾。
2020年1月至6月,一汽-大眾攜大眾、奧迪與捷達三大品牌逆勢前行,頂住疫情造成的壓力與波動,達成累計終端銷量874,174輛(含奧迪進口車),位列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榜首。其中,大眾品牌終端銷售504,793輛;奧迪品牌終端銷量301,817輛(含進口車);捷達品牌終端銷量達67,564輛,VA3、VS5與VS7上市以來持續熱銷,展現奔涌之勢。
疫情下的“一汽-大眾速度”
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這一年對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家中國企業來講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年。
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原本的生產與生活節奏。
作為中國車企的領頭羊,一汽-大眾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有力推動復工復產,展現了“一汽-大眾速度”。一汽-大眾組成的抗疫保產突擊隊在支援的30個日夜里,生產70余萬各類開關零件,緩解了溫州長江的燃眉之急,確保了一汽-大眾五地六廠多種車型的正常生產,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與全產業鏈的復蘇推動上,一汽-大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20年2月13日,一汽-大眾啟動整車生產。12天后日產恢復到4000臺,1個月后日產恢復到7000臺。6月,一汽-大眾產量高達215,800臺。這是今年自疫情發生以來,首次月產超過20萬輛。1-6月,一汽-大眾累計產量為893,158輛,超過去年同期308輛,成為國內復工復產率領先的乘用車企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一汽-大眾銷售體系數字化轉型方面按下了“加速鍵”。三大品牌全面提速營銷數字化轉型步伐,著力強化營銷創新。得益于數字化賦能,三大品牌精進了銷售管理能力,穩固并拓展了用戶基盤,實現了與用戶之間的高效溝通,為銷售成果轉化增添強勁臂助。大眾品牌的特色是加速營銷創新,領跑車企直播新風潮;奧迪品牌的特色是全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價值鏈全域賦能;捷達品牌的特色是圍繞用戶做創新,達成與用戶的“關系三級跳”。一汽-大眾銷售體系數字化轉型和營銷創新,對激發市場需求提供了強大助力。一汽-大眾在贏得了用戶關注的同時,與用戶的關系也更近了一步。
毋庸置疑,一汽-大眾的敏銳度、前瞻性和體系力再次經受住市場檢驗,在各行業積極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一汽-大眾的成績單為企業前行注入了動力,更為中國汽車產業復蘇乃至中國經濟發展提振了信心。
區域經濟發展的“拓荒牛”
汽車產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僅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帶動就業,而且對財政收入也有巨大貢獻。開發一方資源,福澤一方百姓,很少有產業能夠如汽車產業這般,大范圍、長周期地給區域經濟輸血。在成為國內標桿性車企的同時,一汽-大眾對區域經濟、產業建設也帶來巨大的拉動作用。
今年3月30日,一汽-大眾迎來2000萬輛汽車下線的重要里程碑時刻。這一成績彰顯了一汽-大眾在五大基地逐漸形成了完整、龐大的產業鏈集群,帶動了地方汽車工業的制造“升級”,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若沒有一汽-大眾,就沒有成都龍泉驛汽車城。” 在成都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杜海波眼里,一汽-大眾就是成都經開區汽車產業的拓荒牛。以一汽-大眾西南基地為基地,包括后續的吉利沃爾沃等企業,成都龍泉驛汽車城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百億企業集群,汽車主導銷售收入形成萬億產業基地。
一汽-大眾華東基地項目的落成,不僅對一汽-大眾生產戰略布局具有重大意義,對于青島乃至山東省當地的經濟發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有數據表明,汽車工業每提供1個就業崗位,上下游產業的就業人數就有15個。作為青島汽車產業基地的龍頭,目前,一汽-大眾華東基地已為當地提供3000余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華東基地還吸引了來自配套供應商的投資及近萬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