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業興”“脫貧攻堅,交通先行”。8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來自交通扶貧一線的干部和貧困地區代表講述交通扶貧故事。
徐文強是交通運輸部選派的第八批轉第九批援藏干部,現任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援藏4年來,我親身參與了當地交通脫貧攻堅的全過程。”徐文強說,這幾年,西藏交通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公路交通運輸體系。“十三五”時期公路交通完成投資超過2515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加了1835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3.7倍。現在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10.45萬公里,每年新增的公路通車里程相當于凈增兩條“兩路”。
來自交通運輸部安全與質量監督管理司的桂志敬,現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掛職任縣委副書記。桂志敬說:“針對色達縣比較落后的基礎設施,我們專門成立了結對幫扶組,堅持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理念,積極探索‘1+N’的交通扶貧模式,全方位、深層次地拓展定點扶貧工作任務。比如,鼓勵在建項目聘用貧困戶參與建設,同時聯系職業學校,培養多名施工機械操作手。此外,開發公益性崗位,引導268名貧困戶擔任養路員,既推動了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又實現了交通發展與就業增收的良性互動。”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支部書記王光國帶領村民在懸崖絕壁上打通出山路,被稱為“愚公書記”。“我們有一句古話:左邊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邊洋芋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輩輩,背磨得像駱駝。”對于此前交通不便帶來的困苦,王光國記憶猶新。
這幾年,憑著自身努力,加上各級政府和交通部門的大力支持,當地交通狀況變化很大,也改變了山區面貌。王光國介紹,原來的土路變成了現在的瀝青路。土坯房沒有了,各種新式村居拔地而起,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提升。由于交通便利物流方便,產業結構也有了大調整。原來當地主要種植老三樣:土豆、苞谷、黃豆,現在也開始種植水果,還建起了深加工產業,帶動了周邊鄉鎮致富。
曾在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掛職縣委副書記的交通運輸部法制司執法監督處處長羅洪波說,以前安遠縣的青壯年勞動力幾乎都會出門打工,很多村變成了“空心村”。隨著交通變好,企業增多、用工量增大,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回到家鄉,建設家鄉。另外,交通的發展還降低了物流成本,直接促進了電商的發展。2019年,安遠縣電商營業收入達到20億元,電商扶貧產業覆蓋了80%的鄉鎮和32%的貧困農民。
在交通扶貧過程中,扶貧干部與貧困地區群眾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交通運輸部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綜合處主任科員呂怡達曾任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蘆花鎮熱拉村駐村第一書記。他表示,在開展交通建設的同時,也為當地做了不少實事,包括整治村容村貌,增加當地就業等。幾年下來,扶貧干部和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整村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該村先后被評為黑水縣民族團結示范進步村和四川省文化扶貧示范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齊慧)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