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亦白,是悉尼大學中國學聯的國際交流部副部長。我想問吳尊友首席:在6、7月份,新聞報道稱新冠病毒毒株D614G已經開始變異,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疫苗的研發十分順利,疫苗是否會因為病毒的變異而失效?同時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及傳染速度是否會因未來可能預見的變異而變得更高?”
“謝謝這位同學提了很好的問題。實際上,D614G在2月份就已經出現了這樣一個毒株。世界衛生組織從今年1月開始對全球新冠病毒毒株情況、感染率情況、致病率情況進行監測。自1月以來,全球新冠病毒沒有結構上大的變化,不會影響疫苗的研制,它會有很小的基因序列的變化。舉個例子,我今天的樣子和1個月前相比有微小的變化,但是我的特征相貌依然是我,別人一看就能夠認得出來。對于冠狀病毒也是這樣,它的主要結構沒有變化,致病率也沒有變化,全球感染能力有一個指標,叫基本再生指數,這個基本再生指數在1.9-6.5,沒有變化,致病性衡量指標‘病死率’也沒有明顯變化……雖然發現了D614G的變化,但是對全球疫情的傳播和致病性沒有什么影響,對疫苗研制也沒有什么影響。”
這段精彩的問答,來自7月27日下午舉行的“同心戰疫·同學你好——海歸好醫生與海外留學生在線對話”直播活動。這場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主辦、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承辦、《留學生》雜志社協辦的“在線對話”,短短兩小時吸引了全球80萬網友“圍觀”。
本次直播活動在歐美同學會總會設北京主會場,在紐約、倫敦、巴黎、柏林、羅馬、莫斯科、新加坡、東京、悉尼、圣地亞哥等10個世界主要城市設海外分會場,在國內省級歐美同學會組織設30個分會場,并在武漢同濟醫院專設武漢分會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王辰;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會長詹啟敏;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阜外醫院主任醫師、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及法比分會副會長鄭宏和郭東生、夏文廣、程才、徐卉、王芙蓉、嚴麗、李雙等曾奮戰在武漢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線的醫療專家參與在線對話。歐美同學會東南亞和南亞分會副會長、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對話》欄目主編劉星擔綱主持。
王辰: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說,新冠肺炎呈自限性病程
王辰院士是武漢方艙醫院的提出者。在武漢戰疫的艱難時刻,方艙醫院成為托起生命的希望之舟,成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之舉。
王辰表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武漢戰疫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留下了寶貴經驗,近期北京、新疆和遼寧大連的疫情也使我國積累了更多的抗疫經驗。
王辰表示,新冠病毒傳播性比較強,以至于全球暴發。經過對100個國家的分析,發現這次的新冠病毒的人群傳播與氣候有一定關系,但是遠不像流感病毒那么突出,因此天氣炎熱的地方依然出現了傳播和流行的情況。對新冠病毒要心存戒懼之心,但不必過于害怕。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說,新冠肺炎呈自限性病程,癥狀不是那么重,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靠機體免疫力能夠控制病情發展并逐漸恢復和痊愈。對重癥病人和危重癥病人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和治療辦法。同時,醫學界對新冠病毒感染機制也有了一些認識。
“中國醫學界在這次所謂‘兵荒馬亂’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條件下,做出了幾項比較冷靜、符合科學原則,為國際醫學界所認同、贊賞、欽佩的研究。”王辰說。
王辰指出,這次疫情,世界各國面對的情況不大一樣,各國抗疫情況跟文化環境、社會體制、民眾習俗、國力、科技水平、社會管理水平都有關系。他囑咐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根據所在國的不同境況、根據自己的情況,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時為全球抗疫做出貢獻。
詹啟敏:祖國是我們最強大的后盾
作為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會長,詹啟敏院士分享了眾多海歸醫生投入一線抗疫戰斗特別是在武漢主戰場的故事。
詹啟敏介紹,在這場抗疫戰斗中,歐美同學會醫師協會數百位會員,聞令而動、爭上火線,沖鋒在前、舍生忘死。白衣天使們進入武漢主戰場、進入抗疫一線,就是戰士。當時和未知病毒零距離接觸,每個人都有犧牲的危險,但是海歸醫生們都把自己的安危置之腦后,甘愿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犧牲。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急診科的海歸女醫生嚴麗,就是這樣一位甘愿犧牲、無私奉獻的“逆行者”。據詹啟敏介紹,嚴麗是主動放棄春節休假返回武漢抗疫一線的。本來她已經到達機場準備飛回老家,得知武漢疫情嚴重時,當場把機票撕了,毅然決然回到急診一線與戰友們并肩作戰,承擔了繁重的救治任務,直到武漢疫情緩解。
詹啟敏說,像嚴麗這樣的海歸醫生還有很多。此外,在后方,歐美同學會醫師學會的許多學長積極籌備、捐贈醫療物資馳援一線,特別是最初醫療物資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得到廣大海外學長和留學生的大力支持。這些寶貴的醫療物資,在武漢戰疫、湖北戰疫的早期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祖國是我們最強大的后盾。”詹啟敏表示,中國抗疫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可以形容為“一次閉卷考試,我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這體現了我們國家在社會治理和應急體制方面的能力,同時我國的制度優勢和文化特質也是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重要因素。在這個過程中,廣大醫務人員和全國人民無論在一線還是居家,每個人都做出了貢獻。
海歸名醫為海外留學人員全方位答疑釋惑
目前,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還有許多國家疫情形勢不容樂觀。目前我國尚有不少留學生身在海外,這次歐美同學會邀請海歸好醫生與海外留學生在線對話,初衷與愿景就是維護海外留學生的“健康安全和正當權益”“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來自紐約、倫敦、東京、悉尼等世界十大城市的數十位留學生代表,圍繞個人防護、感染風險、預防措施、疫苗研制、心理健康、群體免疫、疫情前景等向醫學專家們提問,詹啟敏、吳尊友、鄭宏和武漢分會場的部分學長一一給予解答。
針對留學生提出的如何加強自我防護的問題,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夏文廣建議,疫情期間出門時,除了戴口罩和采取常規消毒措施外,盡量選擇步行或者自駕車出行,避免與人群接觸,避免用手接觸眼睛黏膜等,勤洗手,注意保持個人衛生。
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民眾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生程才建議,合理飲食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比如攝入雞、蝦等高蛋白物質,多吃容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
針對旅游途中的防控,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鄭宏建議,避免到中高風險地區旅游。出行前,要對旅游目的地進行詳細了解。即便是前往低風險區,也要做好個人防護,不能麻痹大意。老弱病殘孕等免疫力較差的群體,最好不要外出旅游。
針對疫情期間海外留學生的心理問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神經科醫生王芙蓉表示,留學生遠離祖國,周邊又沒有什么親人,心理問題是共同問題。有些心理問題非常明顯,有些不明顯,比如頭暈、頭疼、咽喉不舒服、脖子疼、心慌心悶、四肢疼等都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引起的。識別心理問題之后,可以采取相應的方法,如果待在家里就適當做些室內運動,其次是通過唱歌等給自己減壓,也可以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與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
學長們為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答疑解惑,讓海外游子感受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血脈深情。
為世界安危擔當 為人類健康盡責
命運與共,天下一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這是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戰爭。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在許多國家肆虐。走出人類歷史上這段艱難時刻,為世界安危擔當,為人類健康盡責,需要國際社會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歐美同學會舉辦這次在線對話活動,邀請曾奮戰中國抗疫一線的醫學專家,通過網絡平臺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學知識、實戰經驗,在線答疑排憂解惑,不僅是面向中國留學生群體、華人華僑傳播防疫抗疫的醫學知識,同時也是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抗疫的經驗做法,為推動全球戰勝疫情貢獻力量。胸懷仁愛之心,踐行互助之義,濟人之困,解人之憂,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攜手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都是寶貴的“中國經驗”。
吳尊友和郭東生還從中國防控策略、武漢一線經驗等方面為海外戰疫支招。據郭東生介紹,當時在武漢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有很多患有基礎病的患者,不少還是危重癥患者。在缺少治療先例的情況下,其所在的團隊探索并創造了獲得國際同行認可的救治經驗,這些經驗通過論文、在線交流等形式分享了出去,受到許多國家的積極評價。
一線醫生是和病毒面對面、真刀真槍地斗爭,后方的科學家則要通過“火眼金睛”追根溯源,用科學方法找到病毒的來歷、行蹤和“命門”。回顧中國抗擊疫情的實踐,“科學防治”貫穿始終。面對充滿未知數的新型冠狀病毒,面對布滿艱難險阻的戰疫,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是我們克難攻堅的重要一招。作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分享了自己對新冠肺炎疫情與防控策略的思考。
“在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疫情將持續高水平流行,冬季將會在高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重。”吳尊友認為,對我國來說,疫情防控有兩方面壓力:一是類似于北京新發地市場、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原因不明,出現暴發疫情;二是由于境外輸入病例引發的疫情傳播擴散。
“但是有一點我們非常自信,也非常確定,即使秋冬季、冬春季疫情會加重,我國也不會再現類似于武漢早期的嚴重新冠疫情。”吳尊友說。
對于我國下一步的防控措施,吳尊友表示,將繼續堅持三大防控策略。一是繼續堅持圍堵策略,就是發現疫情以后及時撲滅。第二個策略是檢測,像在北京、烏魯木齊、大連,檢測策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及時發現早期的感染病例,能夠把疫情盡早控制。第三個是疫苗策略,分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疫苗的應用,減少呼吸道感染病例,減少醫療資源的擠兌;另一個是新冠病毒疫苗,我國五種技術線路疫苗研制很順利,多數完成了臨床二期,在年底有望看到疫苗上市。“希望疫苗上市為我們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新的武器,到時候我們能夠更具自信,更能有效控制疫情。”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合作是最強的“免疫力”。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我們是團結在一起的全球公民,我們是聯合在一起的國家。”唯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揚“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互幫互助精神,以“青山一道,同擔風雨”的姿態攜手前行,人類才能打贏維護人類健康福祉、維護世界繁榮發展之戰。(文/王慶濱 圖/卞正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