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多地商家和景區出現消費回暖。目前,消費券已成為諸多省市提振消費的重要手段。很多地方不僅通過當地政務服務APP發券,還聯合支付寶、微信等互聯網平臺一起發券,消費券得到了數字化技術“加持”。
發放消費券,是提振消費的一個好方法。此舉可發揮“杠桿”效應,有效撬動終端市場消費。據報道,南京、杭州、鄭州、廣西等首批通過支付寶發放的地區已顯現出明顯的乘數效應,僅杭州消費券拉動消費就超過了30億元,撬動作用十分明顯。如果各地有關舉措匹配得當,就會有效增強消費市場活力。
相比10年前發過的紙質消費券,這一輪消費券發放更多借助政務APP及支付寶、微信等互聯網平臺發放電子消費券。顯然,這得益于近些年我國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發展進步,在前一段時間已經幫助很多企業減輕了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隨著本土疫情傳播基本被阻斷、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數字化技術在促進消費回暖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凸顯。當前,以直播帶貨、生鮮電商、在線教育、遠程問診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新型消費形態不斷涌現,并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3.6%。
具體到發放電子消費券,經過了兩三個月的“宅家”生活,不僅年輕群體更加依賴網購,中老年群體也在點外賣和網上采購。此時,采用發放速度快、市場轉化率高的電子消費券,自然會受到消費者廣泛歡迎,這將對消費回暖和經濟恢復產生相應帶動效應。從某種程度上說,各地通過支付寶、微信等互聯網平臺發放數字消費券拉動經濟,是利用數字手段暢通經濟循環,進而提升經濟社會治理能力的有益探索,也是對此前推進數字政務建設、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進一步拓展。這種數字化治理經驗值得深入總結。
同時,要認識到,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仍有可能不適應消費券數字化,仍期待使用紙質消費券。各地應充分考慮滿足這一需求,針對特殊人群發放相應的消費券,努力提升消費券的參與度和公平度,使其在刺激消費、推動復工復產,營造公平環境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
此外,推動消費券數字化還需要跟進完善有關制度。比如,由于財政資金安全、結算、審計等要求,要考慮發放的安全,規范和強化平臺的實名認證技術、風控能力、過程追溯功能。同時,要加強技術監督,防止發生電子消費券被截留、冒領、去向不明等問題,進而引發新的糾紛和矛盾。(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唐衛毅)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