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0月15日發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8.7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28萬億元。9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0.1個百分點。
在央行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9月份金融數據明顯回升
“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信貸及M2等核心金融數據全面改善,普遍高于市場預期。”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
9月份數據為何整體好轉?對此,阮健弘表示,貨幣供應量增速回升,是人民銀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力度松緊適度的效果體現。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實施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強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能力,這推動了M2增速的回升。
阮健弘表示,商業銀行資金運用能力增強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銀行貸款保持較快增長。9月末銀行貸款增速為12.5%,比上月高0.1個百分點,保持在較高水平;二是銀行債券投資持續較快增長。9月末銀行債券投資同比增長15.2%,比較好地支持了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的發行;三是商業銀行以股權投資的形式對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出資金規模的降幅在收窄,9月末降幅為5.8%,比上年同期收窄4.1個百分點。
“總體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合理充裕。9月末超儲率為1.8%,比上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貨幣的派生能力較強,貨幣乘數為6.38,也是歷史上的較高水平。”阮健弘說。
社會融資規模結構優化
今年前三季度,在保持總量力度持續增強的同時,結構上的優化也是金融數據的一大亮點。
初步統計,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8.7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2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能夠同比明顯多增,得益于結構的改善。
從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結構來看,阮健弘分析,一方面,對實體經濟信貸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前三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另一方面是債券發行力度加大。企業債發行明顯增加,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上升,同時,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力度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表外融資下降的態勢明顯好轉。前三季度,委托貸款減少6454億元,同比少減5138億元;信托貸款減少1078億元,同比少減3589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5224億元,同比少減1562億元。
“這說明市場情況已經趨于平穩。”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表示,《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出臺后,在減少嵌套、縮短資金鏈條、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有明顯效果。在這一過程中,表外融資規模出現了下降,這是正常的。目前,其降幅收斂,說明它已經開始趨于平穩。
為了更全面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今年9月份起,央行進一步完善“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企業債券”統計口徑,將符合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定義、統計條件成熟的“交易所企業資產支持證券”納入“企業債券”統計指標。
阮健弘介紹,“交易所企業資產支持證券”大多是以企業的應收賬款和小貸公司的貸款作為基礎資產,這體現了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其性質與企業債券類似,符合社會融資規模的定義。
六成銀行認為四季度信貸將同比增加
在小微企業貸款方面,保持了量增、面擴、結構優化的特點。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普惠小微貸款累計新增1.8萬億元,這個水平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4倍。從“面”上看,信貸支持的小微企業戶數保持了高速增長。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了2569萬戶小微經營主體,戶數同比增長31.4%。
“小微貸款的普惠性進一步提升。”阮健弘說,從戶均貸款的余額來看,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的戶均貸款余額是163萬元。而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的經營性貸款單戶平均余額是31萬元。
對于四季度的信貸需求狀況,業內普遍認為,微觀主體仍然有較強的信貸需求,六成銀行認為四季度信貸的需求會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王青認為,未來貨幣政策特別是針對制造業、民營及小微企業的定向滴灌政策還會持續發力,后期M2、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增速有望出現趨勢性回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