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是過去半年多時間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反復提及的一個關鍵詞。比如,他曾表示,“產業互聯網的春天才剛開始”;后來又說,“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騰訊基于此也作出了戰略調整。我們提出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立志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產業助手”。
去年9月30日,騰訊開展了“近7年以來最大的戰略轉型”——在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后,成立了新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這個整合了騰訊云、位置服務、安全、大數據等基礎能力的事業群被視為騰訊全面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對外窗口”。
作為在互聯網“上半場”笑傲風云的巨頭,騰訊將如何用好自己在消費互聯網上取得的經驗,將過去面對個人用戶的經驗“遷徙”到為企業服務上去?在日前舉辦的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這張巨大的產業互聯網藍圖揭開了面紗。
兩網融合的“超級連接”
大會上,騰訊公司微信事業群副總裁黃鐵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屈臣氏,營業員已經開始用企業微信添加顧客微信了。在顧客的微信中,屈臣氏展現的是一個帶有“企業認證”標志的專業形象。這樣一來,不僅新添加的客戶關系會自動同步到屈臣氏的客戶管理系統中,即使員工離職,這些顧客關系也可以被順暢地分配給其他員工。
這個故事正是騰訊擁抱產業互聯網第一步的寫照,即通過微信和手機QQ這樣的“超級入口”,實現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超級連接”。正如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所言:“微信和QQ平臺已成為各行各業有效觸達消費者的最大平臺和數字連接器,這種能夠有效連接起個性化需求與規模化生產力的方式將創造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我們希望探索兩張網的創新和融合。”
在騰訊公司智慧零售負責人林璟驊看來,如今正在實現的是“現有業態的客流數字化”,也就是讓線下流量通過線上方式產生價值。比如,在萬達廣場,用戶可以在多樣化場景中打開微信小程序,獲得推廣、導購、個性化優惠等服務;在擁有VERO MODA、ONLY、杰克瓊斯等服飾品牌的綾致集團,導購在線上與用戶“產生連接”,林璟驊表示,“目前有20%的業績發生在關店時間內”。
又比如,傳統商超步步高集團在今年“5·20”期間利用數字化方式在長沙玩了一把“我愛你小龍蝦”,一天就賣出了價值100萬元的小龍蝦,其中60%在線上完成。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這樣描述“客流數字化”帶來的變化:“步步高的數字化會員已經達到820萬,明年的目標是突破2000萬。從2013年到2018年,我們的來客數受線上零售的沖擊,每年下降1%至2%,但今年1月至4月來客數不降反增。這個增量來自于線上線下的融合,與騰訊的賦能分不開。”
不過,需要清醒認識到的是,客流數字化同時意味著目前對傳統零售業的改造仍主要集中在營銷環節,很明顯,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融合不能僅止于此。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坦言,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之間的融合就像“火車與坦克的接軌”,營銷之外的領域也需要“觸網”而變。王填則表示,智慧零售更像是一種算法,可幫助企業實現可復制、可高效執行的發展策略。
無論C端B端,核心都是人
在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5000多名兒童用上了騰訊少兒編程平臺“扣叮”。統計顯示,截至目前,騰訊教育累計服務了1.5萬多所學校、全國300多個地方的教育局以及7萬多家教育機構,服務用戶數超過3億。
“以前,大家對騰訊教育的認知比較零散。去年9月份,我們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將過去散落在6個事業群中的20個教育產品重新梳理,形成了統一的‘騰訊教育’業務板塊。這個全新的業務板塊可以向個人、學校、教育機構、教育管理部門提供智能連接、智能教學、智能科研和智能管理。”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
擁抱產業互聯網意味著服務對象從個人變成了組織,“并口歸集,統一指揮”是架構上必不可少的一步。不過,在C端(用戶端)積攢的資源和優勢中,哪些能夠“遷徙”到B端(企業端)?
連接著眾多用戶的“超級入口”,比如擁有11億用戶的微信,顯然是重要的資源。這會讓B端與C端的連接門檻更低,效率更高。騰訊公司副總裁丁珂表示,在醫療領域,截至今年5月,已有超過3.8萬家醫療機構擁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或者是小程序,60%的醫院為患者提供了微信生態上的各類智慧醫療服務,包括掛號、繳費、查詢服務等。過去1年間,約有1.1億用戶使用了微信上的各類醫療服務,其中近2000萬用戶開通了微信醫保支付,月活用戶近500萬。
此外,長期服務于個人用戶“鍛煉”出的技術也能“遷徙”。騰訊教育副總裁王濤舉例說:“我們早先已經推出了針對個人用戶的少兒英語產品ABC Mouse。其采用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服務個人用戶得到大量訓練,可以識別學生讀英文的流暢和準確程度。這樣的技術完全可以服務于學校的教學應用,為老師提供幫助。所以,不能用模式來簡單切分一種技術究竟是該服務C端還是B端,我們看重的是互通性和共享性。”
說到底,無論服務C端還是B端,最終都要落實到人,也即準確把握用戶需求。“過去20年間,騰訊持續服務C端用戶,這意味著我們對C端用戶的理解、服務經驗、產品能力可以為所有合作伙伴帶來價值。”騰訊公司副總裁鐘翔平說。
面向未來的技術引擎
“擁抱產業互聯網,不僅意味著要幫助傳統產業提高效率,還要通過前沿技術賦予其轉型升級的路徑,這是騰訊此前沒有嘗試過的。”騰訊公司副總裁姚星表示,目前騰訊已建立起兩大實驗室矩陣,其一是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包括致力于全面基礎研究與應用的騰訊AI Lab(人工智能實驗室)、基于視覺的騰訊優圖、基于語音與自然語言理解WeChat AI等實驗室;其二則是基于前沿科技的實驗室矩陣,涵蓋機器人、量子計算、5G、邊緣計算、IoT和音視頻技術等。“騰訊會在這些前沿技術上持續投入,努力打造面向未來的技術引擎,推動產業互聯網進入發展快車道。”姚星說。
在人工智能方面,對一二產業在生產環節的提升最引人關注。姚星說:“比如,以前要檢測生產線,首先要拍攝照片,然后再靠人力分辨合格或缺陷產品,現在我們可以把這項技術交給人工智能了。機器自動識別檢測的準確率能達到90%,而且還可以節約50%的人力資源。”
更讓人意外的是人工智能對農業的提升。在傳統認知中,第一產業“觸網”的主要形式集中于電商銷售渠道。不過,這種認知已經過時了。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研究員羅迪君告訴記者,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舉辦的首屆國際人工智能溫室種植大賽上,騰訊人工智能竟然種起了黃瓜,而且憑借每季度24公斤/平方米的產量獲得了AI策略第一名、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
人工智能怎么種黃瓜?“原理其實就和智能制造中的仿真技術差不多。我們建立了一個與真實溫室盡量接近的仿真系統,用傳感器和控制器訓練人工智能,通過大量訓練得到一個控制策略。然后,依靠這個策略,用人工智能控制真實溫室中的傳感器和控制器。在真正種植前,我們做了超過30萬次實驗。從產量和利潤來看,人工智能已經能和人類頂級種植專家媲美了。”羅迪君表示:“目前我們正在開發更有彈性的算法,讓人工智能以很低的學習成本從一種作物遷移到其他作物。”
而在騰訊量子實驗室,負責人張勝譽正在忙著調研制藥企業,試圖將量子技術應用于化學研究與制藥行業。“我們在小分子藥物研究過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模型,幫助傳統藥物研發流程升級,提高藥物研發效率。此外,我們還從化學入手,開發了一個云上的計算平臺。通過量子化學云平臺,傳統企業科學計算的門檻將大幅降低,希望未來能夠催生一個基于云計算的科學計算生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