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走向深入,滬深港通擴額、A股納入明晟指數和富時羅素指數,境外長期資金配置我國A股資產愿望增強。不過,外資對加大配置A股資產還有顧慮,即無法利用股指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專家表示,我國股指期貨市場應向更多境外投資者開放,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資本市場運行質量
日前,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公司(MSCI)決定,將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至10%。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再進一步。
與此同時,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金融衍生品的對外開放也備受期待。在近期舉行的2019第十三屆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積極推動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特定品種對外開放,在牢守風險底線的前提下,對接國際標準,增強制度包容性,方便境外交易者入市,提升市場吸引力。這一講話,信息量很大,也反映了市場心聲。
與商品期貨相比,我國金融期貨算是剛剛起步。2018年全球期貨期權成交量303億手,其中金融類243億手,占比高達80%,而我國金融期貨成交量僅為0.27億手,占比不到1%。
市場對股指期貨的需求也在增加。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走向深入,滬深港通擴額、A股納入MSCI和富時羅素指數,境外長期資金配置我國A股資產的愿望日漸強烈。不過,外資對加大配置A股資產還有顧慮,比如無法利用股指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專家表示,我國股指期貨市場應向更多境外投資者開放,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資本市場運行質量。
市場需要風險對沖工具
隨著科創板各項工作的推進,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試點即將展開,資本市場迎來更多關鍵性制度創新,這意味著市場的穩定健康運行至關重要。
今年年初,方星海公開表示,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就要參與者非常充分,交易非常活躍,定價合理。最重要一點就是定價合理。因此,無論是期貨還是現貨,做多、做空雙方都有各種手段工具,讓市場充分博弈。“證監會將抓緊出臺一些雙方都可以用的各種工具。”方星海說。
股指期貨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基礎性金融衍生產品,已經成為一個產品體系完善、市場功能完備的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一個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必要工具。
在國際市場,共同基金、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已發展出“兩條腿走路”的投資模式,即股票現貨資產與指數衍生品相配合,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對沖股票現貨價格波動的風險。“股指期貨能提升市場的有效性。”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周平接受采訪時表示:“股指期貨市場向更多境外投資者開放,將滿足其風險管理需求。作為中國第一批拿到外商獨資企業執照的企業,我們非常歡迎股指期貨擴大對外開放。”
事實上,隨著A股納入MSCI相關指數和納入因子的逐步提升,全球各大交易所上市中國A股相關指數期貨的競爭十分激烈。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生導師管濤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新加坡富時A50指數期貨已較為活躍,2019年3月份香港交易所也已宣布將推出MSCI中國A股指數期貨。
過去,外資配置了A股股票后,有避險需求卻無法在境內避險,就去新加坡等市場尋求避險。如今,適時推動境內A股相關指數衍生品開放,將增加我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也將便利外資投資人民幣資產。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在境外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投資者對于投資組合風險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股指期貨擴大對外開放,有利于境外投資者有效管理A股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吸引境外中長期資金入市,增加A股市場穩定性和流動性。
“以股指期貨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是一個國家金融市場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章俊表示,海外市場有多樣化的風險對沖工具,中國股指期貨對外開放,將減少制度層面障礙,有利于與國際市場接軌。
“對外開放股指期貨市場,滿足境外投資者風險管理需求,也是確保重要衍生品流動性留在本土、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競爭力的要求。”一位業內相關人士表示。
擴大對外開放基礎較好
各界對于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關注持續升溫。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推出的新一輪金融業擴大開放,不僅回應了外資金融機構的關切,也是中國經濟和金融自身發展的需要。股指期貨擴大對外開放也是同理。
目前,我國股票現貨市場對外開放已具有較好基礎,股指期貨市場平穩運行多年,建立了有效的監管制度。外資以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方式進入我國股票現貨市場已有十余年,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也已可使用股指期貨開展套期保值交易,股指期貨對外開放的市場基礎已較為成熟。此外,境內期貨市場的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和PTA期貨均已平穩實現對外開放,這些都為股指期貨擴大開放奠定了基礎。可以說,現階段擴大股指期貨對外開放的時機已經成熟。
境外投資者逐步增加對我國A股的配置,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效果逐步顯現,為股指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提供了較好的市場基礎。股指期貨市場穩健發展,發揮了較好的功能與作用,具備對外開放的條件。我國股票、債券、商品期貨市場也已多種路徑實現了開放,境外投資者參與有序,市場運行平穩,為股指期貨對外開放提供了較好的實踐參考。
專家表示,特定品種對外開放模式,不改變我國期貨市場現有的監管框架和基礎制度,還提升了市場流動性,維護了市場的主導地位與影響力。為此,應填補股指期貨與資本市場其他領域的差距,盡快推動股指期貨對外開放,為資本市場整體的對外開放和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開放與防風險“兩手抓”
“普通投資者由于對股指期貨不太了解,所以一般表現得比較擔憂。”周平表示,股指期貨就是一種金融工具,專門用于對沖市場風險。有些投資者在股指期貨上開立空頭頭寸,并不一定是看空市場,而僅僅是用其把市場變化的不確定風險剔除掉。
舉個例子,當一家基金決定長期持有股票投資組合的時候,如果能在股指期貨對沖,它就敢于長期投資,就算大盤波動也不會輕易賣出,這樣現貨市場就會更加穩定。但是,如果沒有對應于其投資組合的股指期貨,一旦大盤暴跌,即便看好自己的投資組合,也只能被迫砍倉,這樣就會加大股市拋壓,進而加劇股價波動。因此,機構投資者運用股指期貨套期保值,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更平穩高效地投資于現貨市場,而非打壓現貨市場。
專家提醒,投資股指期貨,與投資股市完全不是一回事,散戶直接操作風險很高。相比而言,機構持股市值大,在現貨上騰挪余地較小,必須用股指期貨來規避風險。
管濤認為,股指期貨市場擴大對外開放,也會給監管層帶來更多新課題。因此,資本市場開放程度越高,越要加強市場監管,越要對風險有應對預案。涉及跨市場風險的領域,還要加強信息共享與政策協調。
韓乾告訴記者,我國目前的交易制度是適合我國投資者結構以及市場實際情況的,但在某些方面與境外市場的交易制度有所差異。如何在市場開放過程中既照顧到境外投資者的交易習慣和合理需求,又兼顧我國市場的實際情況,是市場比較關注的問題。當然,金融期貨的對外開放對監管層控制風險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擴大開放和防風險“兩手抓”。(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