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節假日,文明出游的話題就會被更加高頻次地提起。應該說,這些年,游客的文明素養有了很大提升,但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行為被爆出:在古跡上亂涂亂畫,在地鐵里啃雞爪并亂扔骨頭……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令人側目,甚至嚴重影響了公共秩序。有媒體總結了十大不文明行為,“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大聲喧嘩、扎堆吵鬧”“不遵守秩序,插隊、加塞”“隨處拋丟垃圾、隨地吐痰”等榜上有名。這些不文明行為,讓風景減色,給心情添堵。
為了懲戒旅行中的不文明行為,各相關部門通過黑名單、媒體曝光等手段,對游客行為進行記錄和約束。從今年起,北京建立不文明游客黑名單,南京在網上公布旅游不文明行為,各地都采取了不少措施。可以說,治理不文明行為,還得多在行為習慣上多做引導。培養在公共場所的文明行為,其實是培養為他人考慮的習慣。無論是景區還是游客,都需要多換位思考。
就景區而言,人性化、品質化的服務,成為越來越多人出游的選擇和追求。這也意味著景區服務需要完成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相關方應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以景區座椅為例,有的景區為圖省事,在人流密集區設置的座椅不夠,觀眾累了只能坐在地上、靠在墻上,既給景區管理帶來隱患,也給游客帶來了不好的體驗;有的景區將座椅安置在“人跡罕至”處,不僅游客不容易找到,還造成資源浪費。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怎么安放,如何滿足游客需求,如何讓座椅和環境渾然一體,考驗著管理人員的智慧。只有從游客需求出發,將每個細節做得更好,景區的服務質量才能全面提升。景區服務的不斷改善和提升,能給游客提供更舒適的體驗,勢必也能有效減少游客的不文明行為。
對游客來說,文明出游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習慣。大聲喧嘩,會不會打擾到別人?亂扔垃圾,是不是給別人制造了麻煩?亂涂亂畫,會不會破壞文物古跡?……在出游出行中,多為別人考慮一些,就會少一些不文明的行為。養成文明的素養,不僅有利于培養良好習慣,也可錘煉閃光的品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04日 05 版)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