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情況。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表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賦予新動能。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介紹,在試點帶動下,北京服務業主導型發展格局進一步鞏固。2018年,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1%,比2014年提高了3.1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167.4億美元,是2014年的1.85倍;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突破1萬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左右。
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經驗
2015年5月,國務院批準在北京實施為期3年的綜合試點。3年間,綜合試點先后推出了“總體方案”“深化方案”等兩輪試點方案,實施220余項試點任務、21項開放措施,較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首先,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了經驗。據介紹,試點3年多來,經過第三方評估,北京市的試點形成了68項開放創新成果,其中體制機制創新23項、業態創新14項、做法創新31項,涉及商事制度改革、外商投資企業管理、產業發展、區域合作等領域。這些經驗給國內相關領域改革發揮了良好示范作用。其次,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搭建了新載體,促進了京津冀市場共建與開放協同。再次,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新動能。試點以來,北京市新設服務業企業64萬家,一批新模式、新業態落地。
試點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前兩輪試點的基礎上,商務部、北京市牽頭制定了綜合試點的全面推進方案,國務院在今年年初批復了《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新一輪試點方案從5個維度的基本思路出發,提出了9個方面主要任務,制定了177項改革開放的具體措施目標。5個維度的基本思路包括: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提升開放型經濟體制;以更加精簡的負面清單制度為引領,構建全面開放先行區;統籌對內對外開放,優化服務業擴大開放格局;實行“產業開放+園區開放”相結合模式,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更加注重開放的軟實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李成鋼表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可在3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培育發展動力。新方案提出了建設國際科技合作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拓寬創新融資渠道、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培育公平透明法治環境等多方面具體措施,將促進京津冀地區改革創新;二是優化空間格局。新方案落實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等主導功能,對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并面向雄安新區提出了口岸通關、人員過境、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支持措施,打造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和開放型經濟新高地;三是推進產業協作。新方案結合京津冀產業發展需要,提出了探索產業鏈引資合作模式,支持新設銀行分支機構,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機構交叉設點、企業信用信息共享等多項措施。
在制度型開放方面作更多探索
李成鋼表示,新方案在制度型開放方面作出更多更深入的探索,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加快推進服務標準、市場規則等制度規范與國際接軌,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二是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優化改進政務服務,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健全開放型經濟安全保障體系。三是更加注重法治保障。建立健全投資權益保護和爭端解決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信用體系建設,打造法律服務、商事仲裁、責任投資管理服務等配套支撐平臺。
殷勇表示,在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過程中,北京將進一步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按照更精簡的負面清單制度為引領,統籌對內對外開放,實行“產業開放+園區開放”的模式,以一流營商環境作為開放的軟實力,推進新的服務業業態聚集、發展。
殷勇強調,新一輪試點方案進一步降低了對外資準入的門檻,一些先行先試的舉措在北京率先落地。新一輪方案在信息、科技、金融、商務、文化娛樂、衛生、社會等領域推出了14項開放新舉措,其中有超過四成的開放舉措只在北京市實施。同時,新的試點進一步探索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全周期”管理服務機制,在商事登記、融資環境、通關便利、稅收服務、知識產權、法律保障、產業協同、監管服務方面優化流程,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進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務能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