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牽一發動全身”,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著關鍵作用。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基本制度的完善。隨著科創板和試點注冊制的落地,我國資本市場迎來了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本制度的重大機遇。如何夯實基礎制度,為股市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就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
記者:科創板和試點注冊制的落地,是我國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完善的一個重要契機。市場關心如何完善股市規范發展的基本制度,解決一些長期束縛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問題。您認為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建設將面臨哪些挑戰?
安青松:我國資本市場28年的發展歷史,呈現“牛短熊長”的特征。呼喚慢牛,是市場各方共同的心愿。如何才能實現,與制度建設有關。貨幣問題、債務問題、經濟結構問題是影響資本市場的外部生態,而資本市場內部生態主要體現在基礎制度上。上市公司治理機制與信息披露制度是資本市場信用關系的兩根支柱。從歷史上看,這兩方面的制度變遷,都是靠行政強制力來推動的。科創板是我國資本市場邁向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起點。同股權分置改革一樣,設立科創板和試點注冊制是增量改革,都是以服務國家戰略為方向解決“路徑依賴”問題,實現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變革。
注冊制改革核心是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從核準制走向注冊制,有4個方面需要重建:一是市場理念需要重塑,從審核公司歷史向發現未來價值轉變;二是資本市場責任體系重界,政府從事前審核轉向事中、事后監管;三是定價基礎的重建,建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買方市場;四是信息披露的重構,將可以由投資者判斷的事項轉化為更加嚴格信息披露要求,有效落實“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理念。
注冊制和退市制度是一體兩面。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制度之一。在我國,退市決定由行政主體到市場機構,經歷了行政決策、行政動員與市場機制的艱難磨合。退市條件由單一標準到多元標準,呈現從政府強制向市場選擇的變遷。其中,維護社會穩定與保護投資者權益是退市機制必須邁過的“門檻”。退市機制的真正實現,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希望我們的市場結構不斷完善,同時要建立多維的退市標準、嚴格的退市程序和健全的投資者保護制度。
總結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的歷史經驗,可以發現資本市場發展的基本邏輯,即應當尊重市場規律,按市場規律辦事;應當尊重法律制度,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應當尊重金融屬性,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應當尊重專業精神,忠實維護三公原則。
記者:市場非常關注“敬畏市場、尊重市場規律”的提法,請問如何理解?
安青松:金融市場是以信息和信用為基礎驅動,跨時間、跨空間、跨群體的價值交換市場,具有特殊的運行規律和市場風險。資本市場既是一個融資市場,其“晴雨表”功能通過上市公司來體現,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根本;資本市場也是一個投資市場,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價值發現功能,才能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平等參與其中。
尊重市場,就要注重發揮金融市場的3大核心功能:一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二是市場決定價格;三是市場決定風險管理。同時,高度重視金融市場特有的3大屬性:脆弱性、放大性和危機傳染性,增強監管的系統性、穿透性、專業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我國股市監管體制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削弱行政手段,加強行業自律管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還離不開監管工作和行業協會的專業化。專業化體現在平衡監管目標、穩定市場預期和保護投資人的技巧上,專業化是增強市場適應性、規則穩定性和制度先進性的基礎。
記者:在我國資本市場日益深入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我國證券公司如何做大做強?
安青松:證券行業是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我國的證券行業規模目前在金融體系中僅占2.2%。國內131家證券公司加起來總資產跟美國高盛一家公司的總資本規模接近。證券行業太弱小,投行能力太弱小,不足以支撐起龐大的市場,投資銀行的體系、能力還需要加強。
推動證券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投資銀行功能建設,全面提升核心業績能力;推動經紀業務轉型升級,打造財富管理專業平臺;積極發展場外市場業務,豐富實體經濟投融資工具;完善跨境業務的制度安排,提升證券公司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提升全面風險管理的水平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惠春)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