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論述。自此以后,湘西州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發生了可喜的變化。2014年至2018年,湘西州累計減貧55.43萬人,貧困村退出874個,貧困發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湘西州的精準扶貧實踐也成了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湘西州選派了農村工作經驗豐富并且會講苗語的干部,組建了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長年駐村開展工作,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工作!比珖舜蟠、湘西州州長龍曉華說,2017年2月,十八洞村136戶53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8年,十八洞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12128元。這一變化的背后,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與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不僅是十八洞村,整個湘西州形成了全州上下齊心干、社會各界同參與的攻堅大格局。龍曉華代表介紹,湘西州連續出臺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文件,全面壓緊壓實州、縣、鄉、村四級黨組織的責任。截至2018年底,全州組建扶貧工作隊1751個,選派5995名干部,實現對1110個貧困村和641個有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村(社區)“一村一隊”全覆蓋,全州6萬余名黨員干部與16萬余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富不富,關鍵看黨支部。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比珖舜蟠、湘西州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村黨總支書記龍獻文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湘西州的脫貧攻堅過程中,基層黨組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層黨員干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傳遞給了廣大群眾,讓湘西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湘西州堅持把產業作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穩定脫貧的重要舉措。龍曉華代表說,湘西州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成了柑橘、茶葉、煙葉、獼猴桃、蔬菜、油茶、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8大特色農業產業,50.88萬貧困人口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發展產業帶動76.8%的貧困人口脫貧。
農業要實現高收益,助推脫貧工作,離不開農業科技。2014年8月,十八洞村全體村民、十八洞村村委會、花垣縣苗漢子野生蔬菜開發專業合作社合股成立十八洞村苗漢子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十八洞村獼猴桃產業園。獼猴桃產業園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為技術依托,選擇“金梅”和“東紅”兩大優質獼猴桃品種,每斤市場售價達十幾元。全國人大代表、湘西州柑橘科學研究所所長彭際淼說:“十八洞村獼猴桃產業園的發展,是科技助推脫貧的最好證明。以前,湘西也種獼猴桃,但是每斤售價只有1元多,農民的積極性也不高。引入新品種和種植方法后,產出的農產品市場議價能力強,增收效果十分顯著。近年來,政府對農業科技研發給予了很多支持,成效明顯。我們也在努力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扶貧成果!
在建立湘西州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的過程中,各類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華潤集團湖南區域工委書記丁小兵說,通過發展產業,幫助湘西解決就業問題,建立“造血機制”,是保證脫貧不返貧的有效手段。華潤雪花啤酒在湘西州投資3億元,建設了一個年產10萬噸的啤酒廠,從稅收、就業等多方面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方式。全國人大代表、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江天亮告訴記者,近年來,湘西州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社會各界對湘西教育的幫助也很多。
“以我們學校為例,招生規模和教育資源近年來都有明顯提升。除了直接捐助,一些企業通過和我們進行校企合作,解決了很多畢業生的就業。我們學校一多半學生來自于山區貧困家庭,他們通過接受職業教育,掌握職業技能,走上了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獲得不錯的收入,這樣一個人就帶動了整個家庭脫貧。”江天亮代表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袁 勇)
2019全國兩會專題報道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