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政攝
田陽縣城往南60公里,地表從河谷抬高到大石山區,汽車循著蜿蜒的山路踏入巴某村。這是另一番天地,寒來暑往,低緯度高海拔的巴某村始終維持著18°的年平均氣溫。這個時節,恰好大片的油菜花盛開在桃李林間,剛過去的春節里,超過2萬外地游客來到巴某,一睹世外桃源的芳容。
村里的老支書黃秀榮當村干當了幾十年,對巴某村的一草一木最為熟悉。可這幾年的變化猶如翻天覆地,她見證了條條村道換上了水泥路,戶戶人家蓋起了新樓房,撂荒的土地發了新芽,村容村貌變了大模樣,過年來觀光旅游的汽車在村頭排成了長龍,油菜花田變成了朋友圈“網紅”景點。
她還記得過去不通水泥路的時候,去鎮政府開會要走4個小時的山路,即難出去,也沒有人愿意進來。“想出去打工要走很遠到鎮上才有車可坐,在村里種點東西也沒有老板愿意來收。”黃秀榮說,現在路通了,坐車到鎮上也就20分鐘,小山村日漸熱鬧了。
近年來,巴某村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依托巴某村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的自然稟賦,因地制宜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加快“18°巴某涼泉度假村”建設,建成既有觀賞價值、又有經濟價值的桃李基地500畝,還利用桃李基地間種油菜花,發展基地周邊油茶、柑橘、蜜柚種植,預計2019年初油菜籽收益25萬元,加旭屯戶均增收就有2778元。
走進巴某村加旭屯,石子路、林蔭道,一棟棟嶄新的三層小樓環湖林立,戶戶都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儼然一幅“田園詩畫、山水村莊”的美麗畫卷。
故鄉有了新房,建了新村,換了新貌,在外打工的村民黃大氣不禁多了幾分“鄉愁”。“在外頭打工哪能比得上在家里,現在在農村一樣有發展天地,還能照顧得上家庭。”黃大氣毅然返鄉養羊,還被村民選為村委副主任,幫著村里協調村容綠化、魚塘清淤等鄉村風貌提升改造的事項。
遇到自家房前屋后要給綠化騰地,起先村民個個都不愿意,于是黃大氣便帶頭讓,不光是帶頭讓地,他還把自己養羊的地塊圈遠了,避免污染村屯環境。村民們見到這么“大氣”的村干,也跟著提高了意識,主動給公共基礎設施讓路。
童政攝
為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同時發展特色產業促農增收,巴某村還實施了水土保持以獎代補項目,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發揮以獎代補的經濟效益。目前巴某村900畝水土保持以獎代補項目已完成土地填整以及地塊排水邊墻建設,下一步將布局柑橘水果類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村里環境變得這么美,是因為村民們懂了政策,都能齊心美化鄉村、發展鄉村了。”黃大氣說。
說話間便走到了村民譚志偉的家中,他家是巴某村民居改民宿的其中一戶。巴某村民宿建設采取“村民自愿申請,村民合作社審核,旅游部門服務建設,專業團隊經營管理,年底保底分紅”的模式,引導9戶群眾參與民居改民宿項目,項目運營后將提供30個就業崗位,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積極發展民宿旅游。
譚志偉也是巴某村返鄉創業隊伍的一員,2017年7月返鄉以來,他不僅將自家改成民宿創收,而且在外種了1000多株三華李,明年便可掛果賣錢,除了這兩樣以外他還跟著村民合作社養雞,獎勵分紅收入可觀。“打算明后年要做個小老板了!”譚志偉信心滿滿地說。
(經濟日報 記者:童政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陳自林)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