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率先開展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及資本項目可兌換等相關金融改革創新試驗。經過5年多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按照對標國際高階貿易投資規則的總體要求,構建了“監管沙盒機制”并相繼建立了一批創新型金融制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顯著增強。
上海自貿試驗區完善了金融功能性平臺體系,創設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目前已有3.8萬余家境內外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7.2萬個,累計辦理各類本外幣跨境結算折合人民幣25.9萬億元,涉及161個境外國家和地區。
國務院發布的上海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要“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自由貿易賬戶支持下的企業跨境融資方案基本實現了這一目標,累計辦理本外幣融資折合人民幣1.3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融資平均利率為4%。
基于自由貿易賬戶的政策框架,上海金融機構積極創新跨境金融服務方案,對接跨國企業經營需求的資金集中管理服務方案。目前,各類企業搭建的跨境人民幣資金池近800個,累計發生的收支總額折合人民幣1.38萬億元。
此外,自由貿易賬戶可以提供科創企業從創意到成熟期的全程跨境金融服務。已有1131家科創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1582個,獲得各類融資1238.6億元,有50多個引進人才開立了境外個人自由貿易賬戶。
自由貿易賬戶還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需求中的跨境金融服務方案,截至目前,已有9700多家境外企業開立了自由貿易賬戶,實現了在岸金融服務支持境外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
上海自貿試驗區不僅依托自由貿易賬戶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切實提升實體經濟“獲得感”,還創新涉外風險管理模式,支持金融對外開放。目前已有56家上海市各類金融機構建立了分賬核算體系來提供自由貿易賬戶各項金融服務。其中,中外資銀行45家、財務公司4家、證券公司3家,以及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上海保險交易所等4家市場基礎設施機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則瑾)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