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金融可以通過制度創新,將金融資源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扶貧政策等有效對接,在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初期至成熟期的各個階段發揮積極作用。應該看到,用于產業扶貧的金融資本,主要目標是實現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使扶貧資金真正發揮“造血”功能。可以說,產業扶貧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融能否對產業發展提供實質性助力。
當前,產業扶貧模式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相應地,金融對產業扶貧的支持方式也應有所調整。從縣到村再到戶,產業扶貧級級深入,相關的舉措更為精準,面對的問題更加分散,需要金融以更為靈活多樣的方式給予支持。
一是發揮好金融在產業扶貧中的資金融通作用。產業扶貧工作中,金融的最基本作用就是解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資金短缺問題,籌措生產性投資資金,各級財政部門、銀行等金融機構、資本市場等都是產業扶貧的資金來源。
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融資重在外源融資,主要包括向地方性政策銀行、小額信貸機構、抵押貸款機構、農村合作社等融資,以及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產業發展初期,資金來源和融資方式都較為單一,主要依托政府資金投入,通過設立產業扶貧專項資金撬動社會資金。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效益后,社會資金的參與積極性與投入比例會不斷提高,資金來源渠道不斷拓寬,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也將發揮更大作用。
與此同時,進一步創新信貸模式也是解決產業發展資金“短板”的重要方式,要讓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可通過抵押、擔保機制獲得銀行、信貸機構、農村合作社等提供的資金。
當前,扶貧小額信貸和“兩權”抵押貸款是落實產業扶貧政策精準到戶的重要手段。為滿足貧困地區農戶小規模、短周期的融資需求,國務院扶貧辦等多部門攜手推出了“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扶貧小額信貸,受到了農戶的普遍歡迎。為更大程度上解決農戶生產經營貸款難問題,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等創新推出了基于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的“兩權”抵押貸款模式,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針對涉農擔保品缺乏的情況,建議可進一步探索,在大型農機抵押、倉單保單質押等方面有所突破,讓農民“貸得到、貸得起”。
二是發揮好金融在產業扶貧中的風險管理作用。目前,產業扶貧主要集中于農林種養等抵御風險能力較差的產業,大多還是一種超常規集中式的幫與扶,扶貧機構在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上壓力較大。應通過恰當的機制設計,建立健全融資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發揮金融在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比如,創新農業保險保障服務,通過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對農業生產經營者因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農產品價格低于目標價格造成的損失給予經濟賠償,切實發揮保險行業特有的風險管理專長。
三是發揮好金融在產業扶貧中的資源整合作用。通過調研發現,產業扶貧能否取得實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產業扶貧中能否將信息、資金、技術、土地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更好地整合起來。在貧困地區,金融是促成并激發生產要素聚集的一個重要手段。
一方面,金融能帶動經濟資源向目標產業集中。貧困地區主要依靠當地特色資源來發展產業,相對而言,這些地區的資源、勞動力和土地的成本較低。金融能夠集中經濟力量,使其在不同的地域迅速移動,只要導向正確,基于產業持續發展與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就可以擴大貧困地區對稀缺資源的吸納效應,實現“引資+引智”。
另一方面,金融能為產業鏈的延伸提供助力。為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打造長效的致富機制,產業扶貧不能簡單地停留在產品的初加工上,需擴大產業的鏈接能力,整合上下游,提升產業價值。比如,央企扶貧基金積極探索的“基金+企業+產業鏈金融+農戶/經銷商”模式,就是以基金投資為起點,以龍頭企業為核心,通過嫁接電商平臺,帶動資源整合,完善產業鏈布局。
由于金融在產業扶貧實踐中可發揮積極作用,還需要更好培養政府、企業、農戶的金融意識,尤其是要加大對基層干部和貧困農戶的金融知識宣傳教育,使基層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善用金融手段推動產業扶貧更好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證金融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潘 黎 馮 靜)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