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要:突破瓶頸制約、打造關鍵核心技術的國之重器,關鍵是立足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的時代背景,聚焦國家需求,從政府和市場兩方面入手形成目標導向一致的合力,加快形成更有針對性的科技創新系統布局和科技創新平臺系統安排,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只是動員令,更是沖鋒號,激勵我們以國家發展需要為己任,不斷謀求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基礎研究的重大原創性突破。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這一戰略判斷既源于歷史的經驗,更基于現實的緊迫性。
從歷史上看,16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進入前所未有的創新活躍期,尤其是18世紀以后,伴隨世界范圍的重大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發生多次產業革命。發端于英國的第一次產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強國;美國抓住第二次產業革命機遇,趕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并始終成為最大的獲利者。
從現實來看,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其主要特點是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加快,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加強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爭奪。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關乎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家民族未來。
在關于創新理論研究中,熊彼特的觀點頗具啟發性。他認為,發展不同于增長,它是內部自行發生變化的結果。這種內部自生變化,源于包括技術應用在內的生產要素特定組合產生的新生產方式,即創新。實現這種“創新組合”的主體是企業家。不過,從實證角度加以觀察,企業家的技術應用之源,絕不僅僅局限于現有成熟技術范疇,更重要的創新源泉還來自于科學家基礎研究的重大原創性突破。從世界范圍重大科技革命催生世界經濟產業革命的一次次歷史變遷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大趨勢。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獨特作用,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創新主體作用,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可謂抓住了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根本所在。
改革開放40年來,經過不懈探索,我們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現代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全社會研發投入規模業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但是,也要看到我們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攻堅體制還沒有真正形成。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創造新產業、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遠遠不夠,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所在。
突破瓶頸制約、打造關鍵核心技術的國之重器,關鍵是立足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的時代背景,聚焦國家需求,從政府和市場兩方面入手形成目標導向一致的合力,加快形成更有針對性的科技創新系統布局和科技創新平臺系統安排。一方面,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強化成果導向,加強基礎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獨特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支持龍頭企業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創新聯合體,把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創新主體作用落到實處,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取得實質性新進展。惟此,才能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形成與之相匹配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牢牢掌握科技發展的主動權。(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平)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