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開放40年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主題,2018綜研基金·中國智庫論壇暨綜合開發研究院北京年會日前在京舉行,各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啟動之際,在改革開放40年歷史背景下總結粵港澳三地合作、協同發展的成功經驗,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兩階段”發展目標框架下展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具有重要意義。
灣區擁海,有毗鄰的海岸線,在有限空間范圍內聚集更多的港口、城市、園區、產業和人口,有強大的產業集群、完善的經濟交通網絡……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生態風貌。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致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港澳關系、城市化發展、國家進一步開放、國家體制改革以及科技發展進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為港澳地區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推動城市化的深入、解決城市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結合港澳兩岸三地制度、貨幣政策的有效結合;推動改革開放40年進一步改革發展的步伐,結合大灣區主要城市的特點整體提升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論壇旨在回顧改革開放40年廣東珠三角與港澳互動發展、合作發展、協同發展的經驗,展望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及其在“一帶一路”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模式探索、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的責任擔當,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徑。
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的會議廳里,來自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銀國際研究公司、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與澳門基金會研究所等專家學者,分別就粵港澳三地合作的成功經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與其在開放型經濟中的作用、構建大灣區跨區域多層次協同機制等主題展開討論與交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要明確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都市圈、城市群;同時結合大灣區實際情況,減少粵港澳地區的流動限制,促進地區深度合作交流;此外應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區聯盟,發揮“2+3”優勢,在機制體制、法律法規等各個方面促成港澳和廣東省三個自貿區的全面對接。
粵港澳合作的成功經驗和關鍵要素是什么?如何在國家戰略下,準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和關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何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支撐?如何在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如何構建大灣區跨區域多層次協同機制,形成發展合力?論壇從回顧粵港澳合作到粵港澳大灣區,到展望國家戰略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一系列當前積極探尋研究的課題進行了研討。
專家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是實現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載體,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共同體,注重實體經濟現代的產業體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的中國特色,樹立創新生態系統觀,培育粵港澳大灣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區聯盟等建議得到共識,大家期待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這一高遠即將要達到的目標,對值得注意的情況同時做出分析。
論壇期間,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了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系列研究成果,旨在從第三方的智庫視角,解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與建設路徑,為推動大灣區的發展建言獻策,具有較強理論價值和實踐作用。
本次論壇是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深圳市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主辦的高層次學術論壇,旨在為內地、香港、澳門專家學者、業界代表搭建交流與對話平臺,針對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挑戰與機遇等熱點話題進行研討,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李文媛)
(責任編輯:牛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