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批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連日來,這一改革方案牽動人心,并引發海內外關注。代表委員們在討論改革方案的時候列舉出許多親身經歷,更讓人感受到,此次改革乃是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方案中從“瘦身”到合并都指向精準,目標就是建設一個服務型政府,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推進機構改革是新時代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需要新的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的經濟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的進程中,國家機構改革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所需。
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按照此次改革的方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將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從備受關注的國家發改委“瘦身”到整合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都可見此次改革不回避現有權力和利益調整,解決了長期想解決而沒解決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并非只有減法,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國家移民管理局、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等新機構的設置,都是對百姓所需和國家長遠發展要求的回應,是一次全面而又科學的機構改革。
改革將提升政府運轉效率,釋放改革紅利、服務民生保障。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正是對這個目標和原則的具體落實。改革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政府機構職能進行了調整和優化。改革致力于防止政出多門,實現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將大大提高政府機構效率效能。改革著眼防范風險,發揮乘法效應,為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堵住監管漏洞。改革直面群眾所需,關注民生領域,將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為增進人民福祉提供有力保障,真正釋放出改革的紅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 鑫)
更多報道詳見: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