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是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新潮流,并針對我國發展的現實矛盾作出的決策部署。實體經濟是發展的主體和基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人力資源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四者的協調、同步、融合、互動發展,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顯著特征,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壯大國家經濟實力的根本舉措。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高端制造業和國際競爭力很強的企業,其共同點都是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擁有強大的研發和創新人才隊伍,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高,有上市融資和風險投資等金融工具對創新的有力支持。我國制造業之所以處在國際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主要原因在于源頭創新短缺,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研發投入和創新人才不足,金融存在“脫實向虛”,對實體經濟和創新支持不夠,等等。要圍繞解決這些問題,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第一,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我國產業體系向全球的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攀升。需要注意的是,加強和發展實體經濟并不是再走鋪攤子、擴大規模的老路,而是要使實體經濟內涵發展、由大變強。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解決實體經濟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的突出矛盾,加快從數量規模擴張切實轉向高質量發展。
第二,要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改變著產業發展模式,科技創新對產業變革和發展的引領、滲透、促進作用空前強大。要緊緊抓住創新引領發展這個牛鼻子,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努力使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第三,要不斷增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要讓金融回歸本源,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努力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這三個方面的良性循環,在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四,要增強和優化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同時,轉向以質量優勢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林兆木)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