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將加快發展步伐,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引擎,助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因應科技革命,不斷填補技術空白,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能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良好互動和雙向賦能,打開經濟增長的更廣闊空間
近2.6萬家海內外企業參展,180萬件商品在線,數萬個直播間24小時開播……不久前,第127屆廣交會落下帷幕。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此次廣交會整體移到“云端”,“云開幕”“云巡展”“云帶貨”等活動廣泛應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及5G技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一次集中展示。
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在疫情防控期間,無論是大數據在追蹤疫情傳播中的應用,還是無人機測量體溫等新科技的出現,抑或是線上辦公、線上娛樂等新產業、新模式的生長,數字經濟展現出巨大的生機活力。事實上,數字化趨勢早已存在,疫情防控只是加速了數字時代的到來。據測算,我國數字經濟總量的GDP占比超過1/3,就業崗位占就業人數約1/4,數字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帶動引領作用持續增強。可以預期,數字經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將加快發展步伐,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引擎,助力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期間指出,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這兩個方面,其實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方向。從產業數字化而言,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實體經濟、傳統產業賦能,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是實現中國產業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的新路徑。在生產車間,工業互聯網使得生產線變得更“聰明”、更高效;在研究機構,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在虛擬空間完成仿真實驗;在更多的應用場景,從商務洽談搬到線上,到直播帶貨促進消費,再到智能物流實現提質增效,數字技術協助各行各業改造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可以說,數字化將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把我國的產業優勢延伸到數字時代。
從數字產業化而言,就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用好數據這個新的生產要素,推動數字經濟、數字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現在,中國網民規模已超過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4.5%,這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超大規模的市場基礎。近日,重慶啟動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深圳擬重點扶持12個數字經濟產業,杭州宣布實施“強化數字賦能、推進‘六新’發展”行動,說明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共識,將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駛入“快車道”,將技術優勢、規模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推進5G建設,可以實現數據傳輸的高速度、低時延;建設數據中心,可以更好實現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新基建步伐不斷加快,將為數字經濟發展搭建更廣闊舞臺。同時,新基建兼有新興產業和公共產品的特性,不僅能帶動本行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還能強化對生產、流通、分配等環節的改造,對經濟發展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進行數字賦能,為產業轉型發展形成長期支撐,F在,各級政府將5G、云計算等列入2020年投資計劃,將推動中國在新基建上邁出堅實步伐,以新基建的建設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的速度。
人類歷史的每一次挫折都孕育著進步的可能。2003年,非典疫情推動電子商務等數字產業開始起步;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則會推動數字經濟站上新臺階。因應科技革命,不斷填補技術空白,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能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良好互動和雙向賦能,打開經濟增長的更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