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個周末回村,見到村里文化廣場上正在安裝新的健身器材,維修和加固秋千、籃球架,旁邊的活動室和“農家書屋”里也有人在整理鑼鼓等文娛活動器具。村支書說:“要過年了,把這些整理好,讓大家過個熱鬧的‘文化年’。”
過個熱鬧的“文化年”,這個思路好!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村里人確實有錢了,住的、吃的、穿的、用的都已大變樣,好多人家添了小汽車。但是,錢有了,文化生活卻相對顯得有點貧乏。比如文化站,過去是農民開展文化娛樂生活的重要場所,如今有的地方文化站形同虛設,有的甚至成了商店等場所,去鎮上文化場所看電影、看演出、看圖書,似乎成為記憶中的事情了。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需要在農村營造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圍,創造豐富多彩、農民朋友喜聞樂見、便于參與的精神生活。這已成為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課題,需要各地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解決。
所以說,春節期間,在村民們吃好喝好的同時,讓他們過個熱鬧的“文化年”,實在是一件大好事。各地都應該這么做,通過各種有效舉措,努力在節日期間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群眾在歡樂祥和、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享受“文化年”。
(作者地址:陜西咸陽市秦都區玉泉東路泉北4巷興秦新村)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