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借力“文化+”,安徽鄉村旅游在升級
5月中旬,江淮丘陵的桑葚熟了,安徽肥西縣銘傳鄉蠶桑專業合作社停車場里停滿了省城來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車,不少家長和孩子挎著籃子在桑樹綠蔭間,尋覓、采摘著紅中透紫的桑葚,歡笑聲和歌聲連成一片……這是發生在第二屆肥西蠶桑文化旅游節上的一幕。
把游客請進來,讓農產品走出去
“我們鄉已建立約1600畝桑葚鮮果采摘基地,種植桑樹1.5萬畝左右,約1/5的農戶從事種桑、養蠶、繅絲等相關工作。游客不僅能采摘、品嘗桑葚,還能帶著孩子認養蠶寶寶,觀察蠶成長、吐絲、結繭的全過程。”銘傳鄉鄉長金山說,在蠶桑文化旅游節上,“蠶桑集市”匯聚了當地特產桑葚果酒、桑葉茶、蠶絲被、桑葉餅、絲綢服裝……吸引游客爭相選購。
“希望借助蠶桑文化旅游節,把游客請進來,讓優質產品走出去。”肥西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種桑養蠶等傳統農業插上文化的翅膀之后,大大提升了鄉村旅游的內涵和魅力,延長了蠶桑產業鏈,有助于提高農戶收益。
銘傳鄉作為晚清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的故里,劉老圩子等淮軍文化的遺址留存至今,得到了妥善的維護修繕,并免費向游客開放。合肥游客李芳芳對記者說:“我帶著孩子采摘完桑葚,專門來參觀劉銘傳故居,進一步了解當地名人和歷史文化。”
對銘傳鄉和肥西縣而言,如何打好淮軍文化牌,是運用“文化+”升級鄉村旅游要走的下一步棋。
種花傳統+賞花時尚 發力“花式經濟”
在皖北蒙城縣,文化活動的陸續舉辦使鄉村旅游得以提檔升級,并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今年,蒙城以花為媒,連續推出以桃花、梨花、櫻花、荷花及菊花為主體的“五朵金花”文化活動;舞獅、舞龍、小車子旱船等傳統民俗表演在節慶活動中大展身手,深受觀眾喜愛;戶外CS體驗、越野汽車大賽等休閑娛樂活動緊跟時尚,觀眾參與熱情高漲;古琴展演、民間嗩吶和歌舞大賽等則讓游客享受到一場場視聽盛宴。
據蒙城縣文化旅游體育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縣注重借助“文化+”激活鄉村旅游活力,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規模較大的鄉村旅游項目,去年蒙城縣舉辦的文化旅游活動共接待游客132萬人次。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蒙城縣舉辦的桃花節、梨花節、櫻花節接待的游客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網絡直播點擊量達到100余萬次。”蒙城縣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該縣將加快建設生態文化旅游中心,推動旅游與生態、文化、農業深度融合發展,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
亳州市作為中藥之鄉,素有種植芍藥等藥材花卉的傳統。近年來,亳州市把種花的傳統和賞花的時尚結合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進鄉村旅游發展。
今年“五一”期間,亳州市策劃開展了多項特色文化旅游活動。一是“旅游+演出”活動,舉辦2019亳州芍花養生文化旅游系列活動開幕式暨芍花郵票首發儀式,發布了芍藥特種郵票及亳州旅游APP;二是“旅游+體驗”活動,舉辦“花海動起來”賞花趣味勞動體驗之旅,游客在欣賞自然生態花海之美的同時現場觀察蜜蜂釀蜜過程,品嘗純自然蜂蜜,參與農技小游戲,體驗農耕文化;三是“旅游+美食”活動,舉辦“花海吃起來”特色美食嘉年華、開發“搲丸子”傳統飲食宴,集納全國名小吃,滿足游客對美食的需求;四是“旅游+體育”活動,通過花海巡游、花田騎行等讓游客在賞花之余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加深旅游體驗感。
據統計,5月1日至4日,亳州市共接待游客136.8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671.72萬元,其中,屬于鄉村旅游的亳藥花海休閑觀光大世界共接待游客77.05萬人次,同比增長116.86%,實現旅游收入1805.4萬元,同比增長168.39%。
突破“老三樣”,借力“文化+”
近日,銅陵市義安區啟動了2019鄉村旅游年活動之“梧桐花谷魯冰花文化旅游月”。此次活動是打造平臺載體、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舉措,以舉辦“文化旅游月”“文化旅游周”等系列活動為抓手,大力實施旅游精品戰略,加快推進研學旅行、影視基地、特色餐飲、精品民宿等項目開發建設進度。
此外,滁州小崗村舉辦了首屆美食文化節,開展戲曲展演、品嘗美食、親子互動、徒步等活動,吸引近3萬游客觀賞花鼓燈表演,參與油紙傘制作;淮南市舉辦第三屆淮南牛肉湯節,開展淮上湯藝、牛人藝術、民俗展演、快閃穿越、草地風箏、“五四”電影放映等活動,其中5月3日的風箏表演吸引了近萬名游客參與,特別是家庭游游客,占比達85%,直徑36米的大型滾地龍和世界最長的2600米串形風箏,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六安市舉辦第十二屆“舒城小蘭花”系列名優茶評比活動,合肥市舉辦2019中國·巢湖銀屏牡丹觀賞節,安慶舉辦第十二屆大別山映山紅旅游文化月活動……
放眼江淮大地,在春天和初夏賞花踏青、親子郊游的好時節,各地積極開展民俗文化節、賞花節、美食節等假日節慶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前往,鄉村民宿、農家樂消費增加明顯。安徽鄉村旅游正在突破單純的采摘、釣魚、農家土菜“老三樣”,借助“文化+”的力量,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