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文化”如何走出去
上海要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提升“上海文化”走出去的效能至關重要。高效能的走出去不僅能有效提高“上海文化”品牌影響力、提升上海的城市軟實力,而且能有效推動上海文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同時,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文化”走向世界,既為繁榮世界文化作出貢獻,又可以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上海和中國。
三條路徑
隨著上海與世界的交流、交往的日益頻繁,“上海文化”走出去的方式日益多樣化。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幾條路徑:
一是通過經貿活動帶動文化走出去。
上海作為國際貿易中心,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頻繁。通過經貿活動推廣上海,是實施“上海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方法。要以文創產品為核心,推進文化和金融、科技、裝備制造、旅游等領域的跨界融合,使上海文創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實現更大規模的跨國流動。
二是通過教育合作促進文化走出去。
教育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有效媒介。國際上,許多大都市都在挖掘利用自身的教育文化資源,促進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同時,教育貿易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的占比日益攀升,已成為服務業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發展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對上海來說,教育合作是世界各國了解上海的一扇窗口,也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一張名片。近年來,上海有9所高校在境外辦學,上海數學教材漂洋過海進入英國小學。據上海市教委統計,2018年共有來自185個國家和地區的6萬多名留學生來上海求學。
經驗表明,教育交流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一個綠色通道。下一步,應繼續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加大海外留學生錄取,加強上海學校與國際教育機構的對接,探索“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努力培養文化走出去的新生力量。
三是通過藝術交流推動文化走出去。
藝術超越時空、跨越國界,藝術交流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徑。特別是,音樂、舞蹈、曲藝、書畫、建筑等多種藝術形式的交流,可以充分展現“上海文化”的美學特質,并通過心靈語言的對話、藝術上的交融互鑒,進一步構建文化交融的命運共同體。
近年來,上海藝術團體頻繁亮相海外,上海藝術家在各大國際藝術節展上屢獲佳績,上海傳統文化結合新興技術享譽國際藝術殿堂。下一步,在充分吸收優秀傳統藝術精髓的基礎上,我們要努力創造既包含上海元素又符合世界審美的藝術佳作,為“上海文化”走出去增添更為生動的色彩。
聚焦生產力創新力傳播力
豐富的文化積累、騰飛的文化產業、新興的傳播平臺、堅實的政策保障,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基礎。下一步,提高“上海文化”走出去的效能,需聚焦提升文化的生產力、創新力、傳播力。
一方面,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文化”走出去,既要有各類顯性文創產品,如書籍、影視產品、動漫游戲產品、演藝娛樂服務產品、文化設備設施產品等,也要有體現上海城市特色的精神、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時尚文化、生活方式等隱形文化。
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寶貴文化資源,是上海文化輸出的核心內容。紅色文化體現了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海派文化展現了海納百川、開放創新、大氣務實的城市氣度;江南文化展示了獨特的詩性審美、雅致情趣以及熱愛生活的歷史傳承。三種文化互相交融、彼此激蕩,共同賦予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現代性,又為“上海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豐富素材。
同時,要進一步完善上海文創產業鏈,拓展融資渠道,廣納世界文創人才,著力打造全球影視創制中心、亞洲演藝之都、全球動漫游戲原創中心、國際創意設計高地、網絡文化創作傳播高地、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探索傳統文化元素同移動多媒體、網絡視聽、數字出版、動漫游戲、虛擬現實等新興形式的結合,促進文化創新;加強大數據、虛擬(增強)現實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不同區域范圍、不同文化圈層的目標市場,要有準確的需求認知,要努力做到“量身定制”。
另一方面,用世界語言講好上海故事。
“上海文化”走出去,不僅要保持上海特色和中華文化基調,而且要積極探索呈現與國際化需求相契合的產品內容,注重用世界語言講好上海故事,讓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都“聽得懂、愿意聽”。
第一,主題方面尋求共性。尋找全球或區域共通性話題,避免過于晦澀的本土題材或具有較強意識形態色彩的主題。在此基礎上,借助國際化產業模式講好“上海故事”,切實提升優秀文化產品的海外主流市場占有率。
第二,風格方面探索突破。文化產品應有意識地融合上海風情、東方意蘊,形成具有更高辨識度的風格。形式方面還可以更加豐富多樣,如大力推進文化產品的數字化建設等。
第三,渠道方面注重多元。可通過擴大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等國際性節展的品質與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可精心培育新型主流媒體,推進媒體融合轉型,提高國際傳播力;可積極借助社交媒體,不斷強化文化傳播功能。
(作者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