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阿壩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8.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經濟實現了災后恢復性增長。
目標
阿壩州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一州兩區三家園”戰略目標,加快建設川西北阿壩生態示范區,著力構建“一屏四帶、全域生態,三地共建、五業同優”發展新格局,為全國民族自治州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示范。到2020年,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走現場
高山柳沙障鎖住黃沙
9月4日,在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洛華村的一個流動沙地治理點,70多個牧民分散開來忙著打柳樹樁,用柳枝纏繞編織成一個個排列緊密的方格子。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山柳沙障,連起來就是一個巨大的網,專門用來鎖住流動黃沙的。”若爾蓋縣環境保護和林業局治沙辦主任王嘉智介紹說,高山柳沙障能降低風速,減少風沙移動,并通過層層攔截,將移動的黃沙固定在一定的范圍內。而受高寒濕地影響,沙地里水分充足,柳樹樁的成活率也高。
治沙要從每年4月忙到10月底,牧民們參與治沙每天有120元錢的務工補助,“治理完后的沙化點還要全部用鐵絲網圍起來,3年內不準牦牛和羊進入。”
今年4月治理的一個高山柳沙障已經有小草鉆出沙地,王嘉智投去充滿信心的目光,“未來這里將是一片綠地。”
根據草原沙化的不同情況,若爾蓋縣采取多種技術模式阻風固沙,恢復植被。
2007年至2018年,若爾蓋累計投資2.98億元,治理各類沙化草原24966.05公頃,占全縣各類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31%,治理后沙化土地植被蓋度增加20%以上。
深觀察
生態建設不僅是種草植樹
阿壩州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林草覆蓋率≥82%,對長江、黃河水源涵養量分別累計增加約4.76億立方米、1.23億立方米,使長江、黃河泥沙含量分別累計減少約91.20萬噸、7.20萬噸。
在生態系統治理方面,要堅決打贏干旱半干旱河谷綜合治理、高原沙化治理、地災防治、污染防治“四大攻堅戰”,創建生態脆弱區綜合修復治理典范;要實施綠化美化全州、高原濕地保護、水資源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最嚴環境監督監管“五大行動”,創建川西北高原生態系統保護提升典范;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積極探索九寨溝景區地質、水文、景觀、生態等修復新路徑,統籌推進恢復重建與生態保護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脫貧奔康和保護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創建世界遺產地災后恢復重建典范。
在綠色發展格局方面,將全州劃分為西北草原特色產業示范帶、西南清潔能源產業示范帶、東北精品文化旅游示范帶、東南綠色經濟先行示范帶,力求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生活低碳化,實現“全域生態”。
“阿壩州的生態建設,不僅僅是種草植樹、生態修復,而是從生態鏈、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業結構布局等多層面進行系統考量、統籌設計。”阿壩州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周琳夏旭東 本報記者徐中成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