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見
(2018年2月20日)
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為指引,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以工程化、項目化、清單化的方式,切實抓好農村的基本產業、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基層組織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著力建設農業強省,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湖北鄉村振興新篇章。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走在中部前列,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富美鄉村建設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小康社會全面建成;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相對貧困進一步緩解,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富美鄉村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全面建成。
二、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
堅持質量強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1.實施質量強農戰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農業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實施荊楚農優品工程。整合區域農業資源,著力打造10個荊楚農優品區域公共品牌、50個企業品牌和200個產品品牌。大力實施水稻產業提升計劃,建設雙低油菜生產保護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設一批精品果園、生態茶園、放心菜園、道地藥園和現代煙草基地。優化養殖業空間布局,發展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推廣按戶連片耕種、稻田綜合種養等模式。加快發展現代高效林業。完善標準體系,健全監管體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切實發揮農墾在質量強農中的帶動引領作用。
2.加強農業生產能力建設。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推進農村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和水利“補短板”工程建設。大力推進農機農藝農事農信融合發展。加強農林水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做好“三農”氣象保障服務。
3.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開發農業多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通過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實施農村電商工程,到2020年底實現快遞物流、村級電商服務站點村村全覆蓋,力爭每個縣建成1個電商產業園、培育1個以上電商小鎮、10個電商特色村,全省農村電商銷售額過千億元。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培育精品旅游名鎮名村和鄉村旅游目的地。支持供銷、郵政、快遞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
4.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實施農業科技工程,加快建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深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改革,到2020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圍繞優質農產品,提高種業創新和保障能力,培育10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創新基地。深入推進農業科技“五個一”行動。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健全完善“以錢養事”新機制,推進公益性服務與社會化服務融合發展。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三、著力建設富美鄉村
堅持綠色發展,改善農村環境,重塑鄉村文明,完善鄉村治理,縮小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5.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實施荊楚富美鄉村建設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鄉村生態系統保護。大力推進造林綠化,到2020年完成精準滅荒200萬畝。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編制并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方案,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實現鄉鎮生活污水治理3年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推進“廁所革命”三年攻堅行動計劃,到2020年全省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100%。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嚴格環境監察,落實縣鄉兩級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6.繁榮農村文化。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文化興盛工程。充分挖掘荊楚文化,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歷史建筑、古樹、民俗、農業遺跡等遺產。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發揮縣級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每個鄉鎮建設1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每個村建設1個文化活動室,實現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培育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投身鄉村文化建設。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破除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講究排場等陳規陋習。
7.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實施“紅色頭雁”工程,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出第一書記。發揮村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作用,方便農民群眾辦事。探索村“基層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的治理模式。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繼續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推進鄉村治理重心下移,完善農村網格化管理機制,實現基層服務和管理精細化、精準化。發揮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繼續開展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合理確定紅白喜事消費標準、辦事規模。加大農村普法力度,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建設平安鄉村,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大力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
8.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精準扶貧工程,瞄準貧困人口精準幫扶。持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資金項目、金融的支持力度。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強化造血功能。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幫扶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集中力量解決突出作風問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加強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管理,落實召回制度。
9.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促進三年行動計劃和農家樂創業扶持項目。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大力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參與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途徑,讓農民廣泛參與其中獲得更多增值收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村低收入者收入,擴大農村中等收入群體,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
四、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
10.大力實施“三鄉”工程。推動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促進城市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與農村資源有效對接,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探索適合各地實際的發展模式。引導“三鄉”主體與村集體、農民開展股份、租賃、流轉等合作發展,兼顧各方利益,保護農民權益。打好“政策牌”“政治牌”“親情牌”“特色牌”,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力爭3年內推動100萬市民下鄉、吸引10萬能人回鄉、引進1萬個企業興鄉。省級籌措資金,對“三鄉”工程建設先進縣市給予獎補支持。
11.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連續3年每年建成1萬公里農村路,推動農村公路向進村入戶延伸,探索自然村、組公路的管養機制。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建造與改造升級,實現村村通動力電。實施“氣化鄉鎮”工程。持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力爭到2020年解決全省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如期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推進光纖寬帶向自然村延伸,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和4G網絡覆蓋步伐,開發適應“三農”特色的信息產品和服務。
12.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落實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政策。優化鄉村學校布局,全面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推進農村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學前教育,到2020年每個村建成1所幼兒園。落實省級統籌的農村義務教育教師補充機制,加強城鄉教師培訓交流,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政策,支持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改善條件,加強鄉村醫生培養,提高服務水平。實施“湖北社保共享計劃”,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鞏固城鄉居民醫保全國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政策。支持有條件、有意愿、在城鎮有穩定就業和住所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有序落戶,依法享受城鎮公共服務,并全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做好農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動態化、精細化管理工作,把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13.引導人才支持鄉村振興。支持高校、職業院校綜合利用教育資源,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制定在大專院校為鄉鎮農技機構定向培養農業技術人才政策。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鼓勵大學生到鄉村和企業實習實訓。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加強對下鄉組織和人員的管理服務。
五、深入推進農村改革
堅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著力推進農村改革,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14.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建立完善全省農村承包地信息應用平臺。全面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探索完善承包權有償退出和經營權抵押擔保機制。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15.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探索落實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出臺支持鄉村振興的土地利用政策。
16.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集體成員身份確認,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探索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機制,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揮村黨組織對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集體資產。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探索將財政支農資金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為村級集體持有或參與經營分紅。加快建立全省統一聯網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
17.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改革。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森林、濕地等生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農墾改革等。推進實施糧食收儲制度改革。
六、強化鄉村振興組織領導和保障
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注重科學規劃,加強宣傳引導,確保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有效實施。
18.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各
級黨委和政府要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各部門要做好協同配合,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部門建設,充分發揮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導檢查等職能。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黨委和政府每年要向省委、省政府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完善“三農”綜合考評制度。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
19.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健全農業農村財政支出優先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優化財政供給結構,推進行業內資金整合與行業間資金統籌相互銜接配合,增加市縣政府自主統籌空間。支持市縣政府統籌使用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用于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領域的公益性項目。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振興。探索將財政支農資金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實行滾動、有償使用。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用好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政策,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償還易地扶貧搬遷借貸。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探索建立政銀擔三方共同參與的合作模式。推進省級農業投融資平臺建設,支持組建農墾集團。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引導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到農村拓展業務,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推進農村信用信息平臺建設。鼓勵和引導縣市政府結合實際開辦特色農業保險品種。積極推進農業大災保險試點,探索農業巨災保險。
20.強化鄉村振興規劃引領。制定湖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各地區各部門要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根據發展現狀和需要,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江漢平原鄉村振興示范區、都市城郊鄉村振興先行區、扶貧片區鄉村振興試驗區。
21.營造鄉村振興良好氛圍。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振奮基層干部精神,加強鄉村振興宣傳報道,凝聚全省振興鄉村強大合力。制定促進鄉村振興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做好鄉村振興檔案工作。鼓勵地方創新、尊重基層創造,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典型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