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林。人物素描:郭紅松繪
【名家看兩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精神力量。今天,中國能夠在世界格局變動中,以嶄新的氣象巋然屹立于東方,邁進新時代,這和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民族文化精神是分不開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真正的決定性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只能依靠廣大文化工作者長期、具體、切實的努力奮斗來實現。因此,我想結合自己60年教學實踐經驗,以及近年來開展的“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談一點心得。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的前身是2011年的“‘看北京’中外青年暑期DV計劃”,當時邀請了9位從未來過中國的美國年輕電影人來北京,希望通過他們的視角觀察中國,嘗試通過這種新鮮的文化體驗,實現中國文化民間化的國際傳播。結果證明,這是一種專業有效且很受歡迎的模式。我記得2011年,一位美國青年到達北京國際機場時,十分驚訝地說,沒想到中國居然有如此現代化的機場。由此可見,當時外國青年對于中國存在一些想當然的臆測。
之后,我們不斷改進和完善項目設計。截至2017年,我們共招募了49個國家的405名外國青年,在中國20個省份拍攝完成了404部“看中國”紀錄短片。許多參加過“看中國”項目的師生表達了他們親歷中國的切身感受。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影視系主任阿瑟夫·西拔教授在參加了2015“看中國·西安行”后寫道:“我敢肯定,參加完這個項目的學生回到家鄉后,所講述的有關中國的故事將被人們復述,就像古時商人在絲綢之路的旅行故事一樣。”在該項目歷年的圖書中,還有數百篇像這樣積極的反饋。
“看中國”項目的誕生和發展,源于我們對中國文化的自信,也與我們對中國文化在世界格局中應有地位的理論思考有直接關系。中國文化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包容創新能力,使我們有理由相信,當代中國文化將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必須要秉承中國的文化價值理念,堅持中國的文化立場,融匯世界文明精華,共建人類和諧家園。
(作者:黃會林,系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