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何中國電影票房和口碑難“雙贏”
電影到底是票房重要還是口碑重要?這個問題是毋庸置疑的。沒有口碑的電影,拍出來也只是為了“圈錢”,這樣的電影意義不大,而且口碑差的電影最終只會被市場淘汰。
記得《惡棍天使》和《老炮兒》同日首映時,《老炮兒》僅收5500萬左右,不及《惡棍天使》的三分之一。但隨著《惡棍天使》口碑不佳,《老炮兒》口碑高漲,最終《老炮兒》在票房上逆襲《惡棍天使》,這都說明只要口碑得到觀眾認可,電影遲早“出彩”。
不可否認,近些年我們總會看見某些演員一旦出名,馬上接手一些爛電影,但這些爛電影雖然口碑極差,但票房卻較高。筆者認為,當下主要是兩種類型人觀看電影,一種是喜歡有口碑的電影,即欣賞電影的藝術;另一種是純粹圖個歡樂,對電影的質量要求不高,主要是為了消遣解壓。我們見過太多文藝片具有深度的內涵,口碑極佳,可是敵不過一些思想價值不大,但搞笑的電影。
此外,觀看的人群有區別,當下喜歡有深度、有內涵電影的人群多是70后、80后,很多90后、00后卻中意另一種電影類型,他們更注重的是明星,一些演技極差的明星來演戲也沒關系,因為這些明星具有極強召喚力,其中我們把有些明星叫做“流量明星”,在導演、投資方眼里,明星是票房的保證。加上一些導演不注重電影的品質,只是為了獲取高額的票房,獲取高額的利潤,利用明星消費觀眾。同時,明星也能獲得高額的酬勞,并且對演技要求也不高,雙方一拍即合。
一味追求利益的電影,遲早會退出中國電影市場。因此,電影人應該遵循市場的規律,又兼顧自己的理想。這就需要導演、投資者、演員等研究市場規律,適應市場變化,拍出“老少通吃”、思想性藝術性相對統一的作品。只要電影口碑好了,電影票房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就像《追龍》(豆瓣評分7.3分),最終逆襲成功,口碑票房皆豐收。
所以,不要指責觀眾不懂電影,只有真正獲得觀眾認可才能真正獲得回報,這是市場規律。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