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出版社30周年慶典活動9月3日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行,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等出席慶典活動并做了重要講話。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在講話中提到,文化藝術出版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綜合性的出版社,主要出版古今中外游戲文學藝術作品。出版文藝理論、歌本論藝術史、藝術工具書,出版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部及所屬機構的科研創作成果,等等。三十年來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書籍達4000多種。其中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出版工程有文化部高等藝術教育規劃教材、中國藝術教育大系、國家十五規劃重點出版選題中國藝術辭典系列、中國現代戲劇史、現代歐美戲劇史、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藝術概論,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等等,其中不乏精品力作,如梅蘭芳訪美京劇圖譜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京劇大師陳燕秋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第六屆全國書籍裝禎設計銀獎;中國舞蹈榮獲“五個一工程”一百好書獎等等。王文章指出,這一批獲得國家級獎勵的圖書,只是出版社有代表性的圖書的一小部分,其中還有很多沒有參與評獎,但是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它的影響就在于我們為國家文化發展積累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同時也為我們國家文化藝術的創新做了一個時代的記錄。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說,三十而立,在過去的三十年當中,文化藝術出版社一代又一代的社長,一代又一代的編輯,為文化藝術出版社的發展作出了他們應有的貢獻,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提出,“我和文化藝術出版社的許多社長都有較深的交往,對他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他們自身的修養以及對整個出版事業的熱愛,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應當講文化藝術出版社在中國它不是一個大社、強社,但是我認為在當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文化藝術出版社的前景是好的,基礎是牢的。要以建設三十年為契機,認真研究市場,認真研究自己的將來發展方向,爭取在建設四十年的時候做到真正的不惑,在四十年的時候要奠定大社、強社的地位。尤其是在文化體制改革、出版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時候,我就希望我們真正地來研究市場,適應市場,用精品圖書來繁榮我們國家的文化藝術。下決心做大社、強社,對得起文化藝術出版社這幾個字!這個社的名字是矛盾先生題的。”
創辦至今已有30年歷史的文化藝術出版社,在追求知識的80年代,有過曾經的輝煌。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前進,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圖書閱讀不再占據人們業余生活的主要時間,即使是閱讀,休閑類、技能類圖書的比重也日益加重,文藝類圖書的生存空間日益被擠占,和眾多文藝類出版社一樣,文化藝術出版社也面臨著讀者數量下降、作者隊伍流失、圖書的社會影響力和經濟效益都在下降的危機。
去年,文化藝術出版社被國家列為第一批轉企改制的出版社。在確保配合文化部工作部署、服務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學術研究的前提下,加快轉企改制步伐,轉變經營思想,引進新型生產機制,激發內部活力,以打造學術精品、藝術珍品和高品質文化類暢銷書為出版重點。借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之時,以成立三十周年為契機,該社展示了三十年的出版成就和轉企改制帶來的新成果。
對外,以國際圖書博覽會為橋梁,在積極引進國際出版資源的同時大張旗鼓推廣自己的藝術精品,爭取對外出版的主動權。文化藝術出版社將在全國圖書博覽會(BIBF)期間,在博覽會兩場組織兩場講座,分別為著名暢銷書作家、著名心理、情感、時尚專欄作家劉軒,著名音樂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的精彩講座。對內,下大力氣培養一流的作者隊伍。三十年來,眾多一線作家、評論家、藝術家和文化藝術出版社保持著長期合作,正是這些優秀的出版資源保證了文化藝術出版社圖書的高品位、高質量。文化藝術出版社的三十年慶典活動上,眾多文化名人如梁曉聲、馮驥才、周大新、莫言、王蒙等作家,以及馬未都、楊瀾、陳丹青、方力鈞等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受邀參會。
如今,文化藝術出版社拓展出版范圍,走復合出版、大出版之路,將出版資源做到最大化,打通紙質出版、數字出版、定制出版、展覽、工藝美術、多媒體、影視等等,將出版資源用多種途徑和形式展現,爭取社會效益和利潤的最大化。特別是結合網絡開展的數字出版,不僅僅是形式革命,還是內容革命。
從文化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這對一家文藝類出版社來說,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但是,改革的路是一定要走下去的,未來總是美好的。
(責任編輯: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