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癌癥防范指數報告》7月8日發布。這個由經濟學人智庫(EIU)主辦,羅氏制藥支持的報告揭示了亞太地區包括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十個國家在癌癥領域面臨的挑戰和取得的新進展。
癌癥仍是全民焦點
在亞太地區,癌癥仍是人們日益關注的健康領域焦點問題。報告顯示,到 2030 年亞太地區的癌癥發病率預計將增加約 35%,死亡率預計上升近 40%。
針對癌癥防治,亞太多國推出了各項政策并通過改進醫療基礎設施來應對癌癥,然而癌癥防范更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參與將政策轉化為實施行動。以控煙為例,中國制定了相應的政策和行動計劃,旨在減輕吸煙負擔,降低肺癌發生率。然而,根據報告顯示,肺癌仍位居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由此可見,癌癥防治需要多方攜手共同推進。
疾病確診晚是主要挑戰
經濟學人智庫執行主編、本報告的編輯杰西·奎格利·瓊斯(Jesse Quigley Jones)表示:“對于亞太地區的中等收入國家來說,確診過晚是一個主要問題。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增加篩查與早期診斷工作對于解決確診過晚的問題至關重要。各國應根據自身的情況探索可行的方案,特別需要注意確保醫護服務的質量,縮小各地在醫護服務可及性方面的差距,并為農村地區提供癌癥預防和治療服務。對于地域遼闊且復雜的國家,這將是一個挑戰。”
報告肯定了中國在宮頸癌和乳腺癌領域的癌癥篩查和早期檢測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建議中國應繼續擴大癌癥篩查覆蓋的癌腫和人群范圍,健全防治體系。
近年來,中國癌癥診療水平不斷提高,多種抗癌藥品納入醫保,明顯減輕了患者負擔。但癌癥治療中“重治療、輕預防”的總體局面仍亟待扭轉。
國內外經驗證明,早篩早診早治是最有效的抗癌手段。發現和干預越早,降低死亡率和診療費用的效果越好。因此,建議未來逐步擴大國內常見高發癌腫早期篩查的覆蓋面,化被動治療為主動防范,從源頭上節約社會總成本。
羅氏制藥中國總裁周虹表示:“報告展現了中國應對癌癥負擔、提升全民健康所取得的進展,這都是過去十年醫藥衛生體制深化改革的成果,羅氏制藥中國有幸成為見證者與參與者,在惠及中國患者的道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張雪)